张家港对口帮扶沿河⑧|“红色因子”注入皂角村“金果” 党建“战斗堡垒”拉动脱贫“火车头”
来源:今日张家港  发布时间:2019-11-28 15:03:04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是大新镇第二批赴沿河挂职锻炼青年干部韩玉建在自己的帮扶日记扉页写下的一段文字。

11月6日上午,记者早早地从沿河自治县城区出发,驱车三个小时才达到了位于沿河自治县北部山区的洪渡镇皂角村。初见韩玉建,他个头不高,皮肤晒得黝黑。韩玉建告诉记者,刚到洪渡镇,几乎每顿饭、每道菜都放辣椒,不久身体便出现水土不服。韩玉建说,“我告诉自己,只有咬牙坚持,到了这里必须扎下去!沉下去!只有把村民所思所想所盼了解清楚,才能找到精准帮扶的路子。”

记者眼前的沿河自治县洪渡镇是乌江流域贵州境内的最后一个镇,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在海拔1000米的皂角村,核桃已是这里最常见的农产品。当天,我市大新镇的9名挂职青年干部来到皂角村调研古树核桃系列产品加工项目,为皂角村参加沿河自治县首届创业扶贫大赛的商业计划书做最后的完善。

“这些古核桃树都是宝贝了!”顺着皂角村党支部副书记陈美龙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从石头旮旯里冒出来的一棵古核桃树,从树干上悬挂的标牌显示该树已有800多岁,还有一些核桃树分布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山间树丛中。陈美龙介绍道,“像这样的古核桃树全村有800多棵。别看现在是光秃秃的,到了春天就会枝叶繁茂,每棵核桃树可带来经济收入近1000元,是当地村民稳定的收入来源。”

如何让古核桃这个宝贝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张家港的挂职干部们开启了“头脑风暴”。俯下身去,在皂角村的村落里,总能见到我市挂职干部调研的身影,这里地势险峻,虽然有时还会遇到道路塌方,但是更让挂职干部牵挂的是早日让当地建档立卡群众脱贫的心。

不到一个月时间,一册13000余字的《皂角村古树核桃系列产品加工项目》商业计划书在张家港9名挂职锻炼青年干部的努力下撰写完成,为皂角村农业合作社未来的经营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也是9名年轻人的视角观察扶贫工作的“小结”。记者翻开厚厚的商业计划书,最后一段写道:核桃小,能量大,核桃树上结“金果”。陈美龙激动地说,“这个项目在未来的三年有效实施的话,可带动皂角村一千两百多人脱贫。”

产业兴则农村兴,党建强则服务强。一手抓产业,一手抓党建,两手促脱贫。谈起自己的挂职锻炼,韩玉建表示,从初到沿河到融入沿河,大新第二批挂职干部中有7名党员,发挥了自身先锋带头作用,以各自优势特长,帮助村里进行一些项目对接,主动与村党支部一起协商,将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皂角村今后将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核桃产业,未来可期。据统计,沿河自治县50个深度贫困村与张家港结对帮扶村跨区域联建党组织,积极开展“支部联建”,打造“党员之家”,切实提升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移植张家港市“红堡”阵地经验,因地制宜推进沿河党建阵地标准化建设,发展培育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带领家乡人民创业致富。

新环境,新岗位,新挑战。在沿河,挂职的年轻干部经历了踟躇忐忑、摸索实践、驾轻就熟“三部曲”,他们沉下身,融入地方,在远隔千里的西部地区,充分展示了张家港党员干部的“精气神”。9名挂职的青年干部纷纷表示,“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一位在村里扶贫的干部都在为脱贫而不懈努力,用行动教会了自己什么叫‘担当’。”

自张家港市和沿河自治县结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伙伴以来,我市突出党建引领,推进组团帮扶,逐步织出一张以党建为核,机制、人才、平台、品牌为翼的脱贫联动网,有力助推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脱贫攻坚。两地组织部共同签订了《“长江水•乌江情”党建引领促脱贫框架协议》,全面推动沿河自治县50个深度贫困村与张家港结对帮扶村跨区域联建党组织。张沿两地干部双向挂职培训交流力度在全国东西部协作县市中居于领先地位,2018年以来我市共派出390名优秀年轻干部赴沿河县各镇、村开展挂职锻炼,承接沿河党政干部挂职69人次,培训班9期453人。

当记者离开洪渡镇时,回望皂角村,秋冬时节,山上许多树的叶子被秋色染黄飘落,这些挂职的年轻人就像大山里的核桃树,待阳光雨露滋润之后,从石缝中探出头,倔强生长、绽放青春。

(融媒体记者:任黎明 徐亮 沈小恒 陆健 黄绍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