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在线
2019年9月29日新华日报《弘扬张家港精神,再造一个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来源: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19-09-29 14:19:34
特别提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获得“群星奖”的小品《生日聚会》

▲“幸福网格乐翻天”群众才艺比赛

▲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 周末小剧场活动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开展 “八礼四仪”主题活动

▲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志愿者带领新市民子女游港城

▲遍布城乡的 志愿服务

▲图书馆驿站

▲城市美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张家港精神的横空出世与不断弘扬,就是塑造城市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

张家港于1962年建立沙洲县,1986年撤县建市。虽然建制只有57年,建市仅33年,但沿江成陆时间已有万年之久,经考证,境内东山村遗址距今已有8000年之久。在这片年轻而古老的土地上,不仅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而且厚植着历久弥新的奋斗精神。1000多年前,鉴真大师历经5次失败后,在古黄泗浦起锚远航,终达宏愿、成功东渡。“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奋进基因,深深地镌刻在了长江之畔的这片热土上。

时光流逝,与之一脉相承的,正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催生的“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

几十年来,临江而居的张家港人,以万里长江那样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奔腾不息的干劲,把一个苏南“边角料”,建设成为一座全国瞩目的明星城市——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县(市)前三,至今获得200多项国家级荣誉,并成为唯一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县级市。

张家港的辉煌实践在新中国发展史诗中镌刻下一段耀眼传奇,也让世人见证了精神凝魂聚力的伟大力量。

不久前,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在张家港调研时指出,作为张家港精神的发源地,张家港在全省和全国都赫赫有名。在新一轮发展中,张家港必须坚持以新思想武装头脑,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决围绕一个“转”字做文章,拿出当年破旧立新的勇气,着力推动思想观念、产业结构、城乡建设“三个转”,再创发展新辉煌,使张家港精神永不褪色,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芒。

应势而生,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

9月21日,张家港市委书记沈国芳主持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共同书写好新时代“三超一争”的港城答卷,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伟大时代孕育了伟大精神。回顾张家港崛起的历程,可以感受到,是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唤醒了张家港人的心,吹绿了长江南岸这片沙洲,释放了这方土地上被压抑已久的渴望。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惊雷般震动了张家港。

“工业经济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市建设超昆山,各项工作争第一!”对当时在苏州各县市中仅居中游的张家港来说,时任市委书记秦振华喊出的这“三超一争”可谓石破天惊。

攻坚张杨公路、建设保税区、打造全国县级市第一条步行街……张家港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短短几年,就完成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港城人民的豪情和精神也不胫而走。

1995年10月18日,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张家港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广“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的张家港经验。同日,《人民日报》以《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为题发表评论员文章。从此,“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叫响全国,成为苏州改革开放“三大法宝”之一。

奋斗的“精神种子”一旦“破土萌发”,很快就舒展开枝叶,感染到每一个人。

早上5点起床,到车间去转一圈;6点30分,在工厂门口迎候员工;7点钟准时参加高层领导例会……年过七旬,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依旧精神抖擞,浑身上下洋溢着打造“百年沙钢”的豪情。

40多年来,从引进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第三次革命样板”的75吨超高功率电炉,到建设亚洲第一炉;从实施650万吨钢板搬迁工程,到推进世界最大高炉为代表的新一轮节能技改工程;从上马冷轧高端生产线,到攻克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超薄带生产线,沙钢在沈文荣的带领下,在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大潮中一往无前,历经铁与火的淬炼,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今年7月22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2019年世界500强排行榜,沙钢再次金榜题名,连续第十一年入围世界500强企业。

不负时代,不负光阴,张家港人在长江之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我们曾经靠肩挑手推,把一片沿江滩涂改造成粮棉双高产的样板,成为当年沙洲县的农业典型。米袋子满了,钱袋子却空的,有人笑话长江村只有搞农业的本领,没有搞工业的细胞。在群众大会上,我说难道长江村的先进只能在田野里吗?”长江村老书记郁全和身上,至今依然洋溢着当年不服输的劲头。

当年,长江人自制设备,“土法上马”研制出空心导轨,赢得了上海客户的青睐。其后,他们把苏南人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借鸡生蛋”“借梯上楼”“借船出海”,工业经济一飞冲天,村级企业也从最初的几个“小萝卜头”发展成为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其后历经一场“自我革命”,成功打造成为苏州首家上市的村级企业。长江村由此被赞誉为“长江名花”,国际编号5384号小行星被命名为“长江村星”。

在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中,千千万万的张家港人,朝着梦想奋进,向着希望前行,汇聚起的磅礴力量最终把张家港发展成为一座全国明星城市。2018年,张家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2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3.4亿元。

2018年12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令全体张家港人感到无比自豪的消息传来——“张家港精神的塑造者”秦振华被表彰为“改革先锋”。这是对张家港精神的最高礼赞,也是对张家港发展成就的高度肯定。

融入血脉, 凝为城市共同价值观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寄托着人们一致的理想追求。

张家港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于,张家港人从一开始就选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确保了在创新实干中凝练成的张家港精神,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朝着融入城市血脉的方向延展,成为所有人共同的价值观。

上世纪90年代,秦振华领着大伙儿从上街拍苍蝇、扫马路、拆除露天茅坑开始,一步一步让文明素养在这片曾经贫瘠的江边沙洲生根开花。

从抓卫生环境到培育市民文明习惯,从提升城市品质到促进城乡一体文明,20多年间,无论时代怎么变化,精神文明建设“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任接着一任抓”的传统始终没变。

2018年底,张家港全面开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从首个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文明奖项“大满贯”,张家港的精神文明建设已到达一个高平台,如何再提升再突破?

今年2月26日,在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相继建立的基础上,张家港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能力提升班,27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了连续3天、8堂大课的培训。

张家港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级点位上,创新打造“追梦学堂”线下交流平台。作为理论学习、宣传、传播的重要阵地,“追梦学堂”设公共区(个人自助学习区)和“思想之光”“星火之耀”“磅礴之力”“城市之魂”4个团队活动区,且含有“学习强国”平台上所有的学习资源。在这里,老党员周长发向年轻党员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故事。有着25年党龄的周长发,退休后一直坚持学习各类理论知识,“学习强国”APP推出后,他第一时间下载安装,学习答题。

依托“追梦学堂”等市级平台,以及遍布城乡的10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阵地,张家港人掀起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热潮。理想信念教育,汇聚起推动社会风貌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

从“学雷锋·志愿服务伙伴计划”、《张家港志愿礼遇办法》制度的相继出台,再到打造“志愿者+行业服务”新模式,张家港志愿服务形成了“政府引导、活动创新、服务多元、广泛参与”的格局。截至今年8月底,张家港共有注册志愿者13万名、志愿服务团队1142支、志愿服务累计时长319万小时。

黄艳,市税务局的一名干部,工作之余自学心理学,并在网上开通了“火烈鸟”热线,专门帮助抑郁症患者。16年间,她为全国各地15万抑郁症患者提供了免费的专业心理咨询和帮助,数次挽救几近绝望的生命。

如今,黄艳“施展拳脚”的舞台更大了。今年6月,张家港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建设心理科普馆、开通“全民健心云平台”、成立心理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工坊,打造百姓称赞的“开心驿站”。黄艳和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百余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组成志愿服务团队,为市民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初秋时节,来到永联村,村里的户外大屏上反复播放着村民们举行辩论会的短片。永联村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交由村民们讨论,并将讨论的观点制作成短视频播放,至今已就文明养犬、公厕文明、垃圾分类等议题进行了辩论。这些议题都是村里用“智慧永联”互联网平台收集而来,在自由讨论中达成共识、提升文明素养。

“一座小镇拔地而起,用钱可以解决,但入住的农民如何成为文明的市民,进而转变为合格的公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以我们在村民的思想引导、培训教育、文化熏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回顾永联村多年来的文明实践,党委书记吴惠芳不由自主发出这样的感慨。

从城市到农村,从行政推动到全城联动,当文明创建演变为全体百姓踊跃参与,张家港也完成了城市精神的集体认同和共同遵循。

昂扬向上, 精神内核始终如一

“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一点,张家港人很清楚:城市精神的涵养和升华,离不开很多方面的支撑,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建设。

每年的11月,张家港都和长江文化有个约定。2004年起,处于江尾海头的张家港在回望长江、清源溯脉的过程中受到了巨大的文化启迪,找准了区域文化发展的新坐标,毅然扛起了弘扬长江文化的大旗,携手西藏、青海、云南等长江流域12省、区、市,连续15年举办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

沪剧《挑山女人》、黄梅戏《女附马》、锡剧《幸福港湾》、楚剧《乡里乡亲》、藏族歌舞剧《大爱永恒》……观看一台精彩的演出,市民只需要掏20元。甚至,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国际幽默艺术大师的专场演出。

在长江文化滋养下,张家港唤起全社会文化自觉,激活了本土文化的生产动力,带动了全市一大批城乡特色文化团队的发展建设。

“中国曲艺名城”“中国小戏小品之乡”“中国宝卷之乡”,一系列称号蕴含了固守文化根脉的深情;小戏获得“群星奖”,大戏拿下江苏省首届文华奖最高奖“文华大奖”;先后摘得中国曲艺“牡丹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今年5月底,第十八届群星奖颁奖晚会在上海举行,在全国各地的84个“群星奖”决赛入围作品中,来自张家港的小品《生日聚会》脱颖而出,捧回了沉甸甸的奖杯。

张家港牢牢锁住“以文立城”“以文化人”两个关键点,始终让文化浸润整座城市、让文明滋养每个市民。

这些年,张家港在文化建设领域的“全省首创”“全国首创”不胜枚举。2011年底,张家港在全国首创“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所有村(社区)按照标准划分“文化网格”,每个“文化网格”配1-2名网格文化员,使其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单元,从而不分城乡,将该市所有区域、所有群众全部纳入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范畴。再比如,2012年11月,张家港又在全国首创了《书香城市建设指标》评价体系,分为阅读环境、阅读设施、阅读成效三大板块,以18大项指标、62小项评价内容,将“书香城市”概念性的定义以量化、可考的指标形式体现出来,制定中长期实施规划。

从借力长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张家港勾勒出一幅全民共建共享的新版“文化繁荣图”。

图书馆工作人员吴洁,每天再忙,也要登录24小时图书馆监控管理系统,看一看当天图书馆驿站的进出人次。而在她的办公室,还有一块电子大屏幕,清晰地显示着各个图书馆驿站的运行情况。

像这样的24小时图书馆驿站在张家港有40多家,遍布城乡。“生意”最好的位于购物公园商圈,平均每个月进出人次有4000多。童话书屋、湖畔书房、开心书吧、24小时图书馆驿站……在张家港,还有许多这样美丽的“悦读空间”。

以文化人,春风化雨。在文化的感召下,张家港这座城市“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内核始终如一。目前,张家港共有全国道德模范4人(含提名奖)、“中国好人”27人,形成了江苏省同类城市中最大的“好人群体”。此外,全市违法犯罪警情和刑事发案率连续10年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法治满意度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熠熠生辉, 争当新时代领跑者

和着时代的节拍,精神才有生命力。

从“拼搏进位”到“巩固提升”再到“统筹协调”,张家港精神在持续弘扬中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步入新时代,张家港精神再次绽放夺目光彩。

身处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交汇区,张家港全面激发党员干部“创新、效率、开放、争先”的新特质,共同打造“港城发展升级版”,从而巩固县域发展排头兵的地位。

今年3月29日,2019张家港市经济社会发展(上海)说明会举行。借助这次会议,张家港积极谋求对接来自上海的高端项目、技术、资金,为高质量发展引入“鲜活动能”。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张家港构筑从“以港兴市”到“港铁联动”“双轮驱动”的全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36.6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打造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高铁新城以产城融合为导向,重点聚焦新经济和总部商务、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会议会展、先进制造等方向,加快集聚人才、金融等高端要素,着力将交通枢纽的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精神追求与时俱进,发展才能再攀高峰。

张家港把今年定为“招商突破年”。春节刚过,就紧锣密鼓地召开全市“招商突破年”动员大会,把招商突破作为发展突破的关键抓手,以敢打敢拼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聚焦聚力抓招商、引资金、上项目,加快补上项目建设的短板。

拼抢新机遇,张家港各地飞身而上。张家港保税区(金港镇)作为滨江新城建设的主体,将深度挖掘“保税区+保税港区”的政策叠加优势,放大“产业集聚、区位功能、港口资源”的联动效应,统筹协调“港口、产业、城市”的总体布局,形成港产城融合的全新发展格局;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杨舍镇)主攻高质量、旗舰型项目,形成全产业链架构,延伸放大发展优势,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凤凰镇立足经济强镇、旅游名镇、生态美镇的总体定位,以“强镇扩权”激发内生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张家港拥有63.6公里长江岸线,享长江滋养,因长江而兴。在长江大保护中带好头,这是张家港人不容推卸的使命。

岸线变绿了。张家港计划累计投资37.6亿元,实施生态提升工程,在长江入海前最后一道湾——“张家港湾”,构筑140万平方米滨江亲水景观带,为长江大保护打造过硬的“张家港样本”。

江岛变绿了。双山岛,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岛。张家港人从上世纪末就把它定为“不开发岛”,岛上没有工业。如今正逐步发展休闲旅游。

产业园变绿了。在张家港,一个年产值超过200亿元、主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的新型产业园正在紧张建设中,而园区所在的这块土地,原本是当地人人皆知的东沙化工园。由于产业层次低、污染排放高、安全隐患大,张家港下决心全面关停东沙化工园,腾出3000亩土地重新规划打造生产、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园区。

对于生态文明的不懈追求,有学者说,“这是张家港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的新拓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置身于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理想信念的基因代际传承,精神文明的力量奔涌激荡,张家港人正以一如既往的精气神,豪情满怀地在新时代阔步前行!

■本版撰稿 高 燕 董 平 李仲勋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全部由张家港市委宣传部提供

张家港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