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在线
从“两块踏板一个坑”到抽水马桶……厕所变革推动绿色生活
来源:今日张家港  发布时间:2019-09-13 16:48:54
特别提示:从露天茅厕到室内卫生间,从旱厕到抽水马桶,如今人们的如厕方式已彻底告别了脏、乱、差,转变为文明、整洁、卫生,“厕所变革”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国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席卫民家住保税区(金港镇)新塍小区,今年76岁的他已然进入了退休生活,膝下儿女环绕,子孙满堂,生活好不乐哉。回忆起从前的岁月,席卫民深有感触,他说:“那时候条件差,生活艰苦。”

跟随席卫民的讲述,曾经的乡村画面仿佛出现在记者眼前。由木材做支撑,上方铺上稻草、玉米秸秆等作为顶盖遮风挡雨,一个大坑,两侧摆上两块踏板,这便是曾经的乡村茅房。谈起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人们生活的变化,席卫民说,吃喝拉撒睡,人生五大事中,让他感慨最深的就是如厕方式的改变,上述的乡村茅房正是他童年的记忆。

“那时候没有厕门,你上厕所的时候,别人在对面路上就能看到。现在想想觉得蛮尴尬的,但在那个时候,这种情况很普遍。”席卫民说,没有厕门顶多就是尴尬。但上厕所时候的各种不方便才是真正的童年阴影。

“一个茅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蚊蝇滋生臭烘烘”是当时乡村茅房的真实写照。席卫民向记者介绍,那时候的厕所称为旱厕,都设在屋外面,由于没有冲水设备、净化系统,粪坑里的屎尿也无法及时清理,容易形成恶臭,这些恶臭会引来蚊蝇,滋生蛆虫。“夏天上厕所的时候,一方面为了防止蚊子叮,要带一把扇子来扇风驱蚊;另一方面,要忍住恶臭。冬天上厕所的时候,寒风刺骨,屁股都冻僵了。踏板有时候还一摇一晃,小孩子有掉下去的危险。”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乡村改造稳步推进,其中农村厕所改造是一项重要内容。半封闭式化粪池逐渐落实到了每家每户,有了厕门,污物也有了遮挡,但仍旧很不方便。来到席卫民家的储藏室,他指了指在角落里的痰盂,“痰盂是老物件,已经十几年没人用了,积了好几层灰,我没舍得扔。”席卫民说,记忆里每天早晨都要起来倒痰盂。有一年冬天,天才蒙蒙亮,他穿着老棉袄去倒痰盂,脚下还结着冰,他当时就想,要是有个室内马桶,不用到外面去上厕所就好了。

 值得高兴的是,席卫民的梦想成了真。上世纪90年代,抽水马桶开始在城市普及。1998年,席卫民借着老平房重建成楼房的契机,紧跟潮流,在家中配备了卫生间,并安装了抽水马桶。自此,整洁卫生上厕所成了席卫民的日常。

 从露天茅厕到室内卫生间,从旱厕到抽水马桶,如今人们的如厕方式已彻底告别了脏、乱、差,转变为文明、整洁、卫生,“厕所变革”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国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融媒记者:顾素妍)

张家港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