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既有生态“留白” 用“新”站好一江清水浩荡东流的“最后一班岗”
来源:苏州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09-10 10:50:20

秋风绵绵,烟雨蒙蒙。9月,走进太仓,走近长江,别有一番惊喜在心头。

江尾海头处,苏州最东端。站在浏河江滩湿地公园的观景平台,极目远眺,万里长江在这里奔流入海。置身江海交汇的场景,耳畔不禁响起熟悉的《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走江堤,进村庄,入企业,看港口,触摸太仓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脉动,我们还欣喜地听到了响亮的新时代长江之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主旋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高音符。

​采访中,在浏河段江堤外侧,层层叠起的“人”字形石桩让人印象深刻。涨潮时,这些“江堤卫士”可减轻潮水对江堤的冲击;退潮时,这些“清洁能手”能截住随波逐流的垃圾。

潮起潮落,周而复始,就像默默守护江堤的“人”字形石桩一样,太仓用“新”站好呵护“一江清水浩荡东流”的最后一班岗,致敬母亲河!

“全”字新注

“2982”勾勒全域保护大格局,9条入江支流国考断面达到饮用水标准

乘车沿江堤往浏河东南方向走,行至一个名为“七十二家村”的自然村落。从村口望过去,绿树掩映间,干净的水泥路串起一排排整洁的民居。

“围绕这个村,将打造生态涵养示范区,”长江口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副书记顾晓峰介绍,当地把江边荒滩建成了花海,近万棵果树成为村里的主要产业,“下一步,是疏通水系、新建污水管网。”

对辖区38.8公里的长江岸线,太仓有着强烈的守土责任。“问题反映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太仓市委书记沈觅说,这不仅是沿江地带的事,更是太仓全域的事。

“2982”四个数字,成为太仓开展全域保护大格局的精准注解。化工、煤电2大片区,9条入江支流,是整治重点;全域8个镇(街道),2个区,是责任主体。

太仓市委常委,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徐志强说:“我们对化工企业实行一企一策,通过一个在线监测体系,对每家企业的排污水质,在线动态监控,不达标直接关闸,要求整改。”

走进太仓港的煤电片区,让人大感意外。

华能太仓港务公司有6个露天堆场,动辄就是近10米高的煤堆。然而,这里却不见“煤飞尘舞”。倒是堆场附近草坪上落脚的一群白鹭,让人产生身在公园的错觉。

“我们有原创‘神器’,”华能太仓港务公司总经理季曦道出了缘由,这套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监控及抑尘系统,通过激光对堆场全天候监测,“某一区域出现浓度超标,就近的水枪立即自动精准喷淋。”

一边是精准治,一边是高效建。

中蓝固废二期、大气监控平台二期、水系控制活水工程等一批项目即将建成投用。

今年9月底,总投资超1.5亿元的净水湿地工程将“大显身手”。徐志强介绍,目前太仓共有4个长江直排口,太仓计划在两到三年内全部关闭。今年,通过这个净水湿地,港城污水处理厂和泛能拓2个长江排放口就能关闭。

整治重点片区有“神器”,紧盯入江支流有“鹰眼”。

浏河镇自主研发的数字智慧平台,可以实时监测长江沿线1公里范围内的入江支流水质。一旦发现水质异常,立即自主生成分析报告,直接联动行政执法平台及时整治,并完成闭环管理。

浏河镇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陈舒说:“数字指挥平台实时对接环保部门水气监测平台获取数据,将市政管网、环保重点企业分布、居民区位置及其他可能影响水质的基本情况全部纳入系统。”

全域保护带来了“硬核”效果。太仓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太仓9条入江支流国考断面已经全部达到二类水质标准,可满足饮用水取水要求。

“仓”字新解

从“天下粮仓”到“买太仓卖太仓”,物贸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太仓,太仓,天下粮仓!因皇家粮仓而得名的太仓,如今又有了新标签。

今年8月,苏宁易购苏宁环上海电商产业园项目落户太仓港区。项目全部达产后,年销售规模在100亿元至150亿元。苏宁易购集团副总裁王长林说,将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全力以赴建成现代电商和智慧物流的样板,助推太仓和港区的临江产业优化升级。

太仓市发改委主任王丽萍介绍,2018年,太仓物贸产业总产值已突破千亿元,聚集了耐克、似鸟、斯凯奇等一批全球顶尖“大咖”。

对于太仓来说,资源消耗少、环境压力小、亩均产值高的物贸产业,是赋予“仓”字的时代新解。

随着物贸产业的持续加码,太仓沿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调整显得进退有序,污染排放偏高、产业结构偏重、环境风险偏高的落后产能在快速腾退。

其中,作为太仓沿江经济“龙头”的港区,调整尤为明显。2018年,港区物贸主营收入近500亿元,同比2017年翻了一番。2019年,港区将取缔关停“散乱污”企业近200家,治理改造77家。

与太仓港区管委会隔路相望的港城广场16楼上,一家企业的“蜕变”颇具代表性。

宏川集团主要从事化工仓储。近年来,企业转型锁定了物贸电商,开发了全球首个大宗化工品线上交易平台“大宝赢”,为交易会员提供现货电商一站式综合服务。从化工区搬进写字楼,企业负责人黄韵涛倍感轻松:“物贸电商让集团的业务实现了转型,也带动大宗化工品交易这个重产业变轻了。”

物贸总仓的崛起,增添了港口转型的底气。

“今年,我们已经上报调减了680米的化工岸线,没有新增一个化工码头项目。”太仓港口管委会港政服务局局长孙松说,目前,港口岸线开发利用率仅为35.36%,远低于周边岸线开发水平。

在进行港口绿化、岸电设施、油气回收设施建设等生态修复工作的同时,太仓港正在放大效率、成本和服务比较优势,吸引物贸企业注册落户,尽快从“物流通道”向“物贸街道”转变,实现“买太仓卖太仓”,助力沿江经济提质增效。

“苏州一年的外贸出口量在800万至1000万标箱。目前仅有20%从太仓港装船出发,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太仓港口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胡鸿说。

“绿”字新意

既有生态“留白”又有乡愁“留存”,38.8公里长江岸线增添美丽新内涵

无人机沿着长江太仓段飞,从空中俯瞰上游,沿着岸线绵延3000多米的一片林地郁郁葱葱。飞近了瞧,树木的长势、林地的生态,应该有些年头。

“这片林场一直保留着,从未开发,”这片林地承载了璜泾镇新海村党委书记曹孟栋儿时的记忆,“小时候,我们就在树林里玩耍,在旁边的江滩上打水仗、捉螃蟹。”

曹孟栋说,这段美好记忆,得益于太仓的生态“留白”,也是这座城市“既滨水又亲水”的生动写实。

从璜泾,到太仓港区,再到浏河,沿着38.8公里的长江岸线,一路走来,绿廊绿道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生态湿地完全占据“C”位:5.8公里长的七浦塘生态修复工程,打造水城互动的活力水岸;120公顷的郑和公园层峦叠嶂、草木旺盛,仍在持续提档升级。

在太仓港区郑和公园北侧,一路之隔的七丫口郊野生态湿地,新种下的各类树木已经成林。其中,300多亩“水上森林”工程绿化种植已完成,400亩“金色田园”的向日葵已经出苗。“这里原来是产业用地,如今被调整为生态湿地。”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李焱介绍,工程明年6月完工,届时,这片3600亩的湿地将成为太仓沿江生态的又一“绿肺”。

李焱手拿的规划效果图,让人充满了期待:沿新江堤10公里林带已完成,新增面积1200亩;800多亩的水源地生态湿地,工程年内就将完成;海事码头沿线绿化提档,乔木栽种、草坪铺设后景观形象焕然一新;主江堤内侧造林全长5.56公里,造林633亩,已种植5500株香樟、朴树、中山杉,进度超过93%……

就在七丫口,一位老人和一棵树的故事,成为一段美谈。

今年3月,太仓港区管委会和辖区企业携手,将七丫村动迁老人邵洽家中的一棵50多年树龄的杜仲树,移植到七浦塘生态公园,既为沿江添绿,又留住了老人的“乡愁”。七丫村村委会也决定,在拆迁过程中,由村集体出资收购,原地保留一些树木,守住江边人的“乡愁”。

在太仓段下游,一片生态湿地早已融入周边居民的生活,新的“乡愁”记忆开始发芽。

浏河东面的江滩上,38万平方米江滩湿地公园,绿树成荫、清水环绕,居民在这里慢跑、休闲,太仓市应急水库就藏身其间。2012年,浏河镇在水库周边的荒地上建设了这片湿地。如今这里,香樟、朴树、榉树、海棠等林木葱茏,丝毫看不出曾经滩涂、盐碱沙地的影子。浏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义介绍,近年来,镇里以江滩湿地公园、七十二家村等项目为主体,增加绿化面积,建设生态湿地,不断美化、绿化长江岸线。

既有生态“留白”,又有乡愁“留存”,太仓38.8公里长江岸线“长出”美丽新内涵。“坐标‘最下游’,目标‘最上游’。”沈觅的这句话,有力地诠释了这座沿江城市的责任和担当。(记者 李勇 姚喜新 王乐飞 顾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