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淮安:铺就脱贫致富路 携手共筑小康梦
来源:无线淮安  发布时间:2019-03-13 08:41:08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中之重、急中之急的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过去一年,淮安市将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举全市之力,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开展“阳光扶贫”举措,着力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新春伊始,暖阳普照,奋进的歌声响彻淮水两岸。淮安市各条战线在帮扶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的征途上,书写着脱贫致富的新篇章,力求真扶贫、扶真贫,做新时代脱贫攻坚战中的“追梦人”。

“连心路”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

“我们朱桥村有91户贫困户,低收入人口有289人。经过这两年的扶贫帮扶,去年底,村里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率达85%,村集体收入达到了50万元。随着生态养殖产业的发展,我们村集体收入今年将再上一个新台阶。”新春伊始,淮安市涟水县黄营乡朱桥村村委会主任杨海超指着一排排新建的牛舍信心满满地说道。

朱桥村为省定经济薄弱村,也是涟水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该村主要产业为牛羊饲养、屠宰、加工和销售。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村里的道路、桥梁等设施老旧破损,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同时也制约了当地畜牧产业的发展。

要致富,先修路,为了帮助村里实现脱贫目标,作为挂钩帮扶单位,淮安市交通运输局先后为该村新建三条标准农村公路,总计1460米,拓宽道路两公里,新建农桥一座。为该村回汉民“连心路”安装46盏太阳能“连心灯”,方便沿线群众的出行。与此同时,在争取省市补助资金40万元的基础上,出资20万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三年来,淮安市交通运输局精准施策,使该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村居村貌焕然一新。“如今道路扩宽了,村东边的沥青马路四通八达,来收购牛羊的经销商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淮安市涟水县黄营乡朱桥村村民李卫东开心地说道。

交通的便捷促进了传统牛羊养殖产业的发展,新理念的引入,让传统产业迈上了新的台阶。2018年,在淮安市交通运输局的支持和推动下,朱桥村成立了淮安犇旺生态养殖牧业有限公司,项目采用最新环保设计理念,存栏量可达2000头左右,年出栏量达6000头以上,不仅有效解决了环境脏、乱、差问题,而且给村集体经济增收近3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多个。

汤建云是当地的贫困户,原先就靠着一亩五分地养活一家四口人。现在,他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一年能赚两万四千元,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政府投资1400多万元,建起了集中饲养的牛场,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养殖规模也逐步扩大,帮助村里的贫困户顺利实现了脱贫。未来,我们将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契机,结合民族特色优势,把朱桥村打造成康居示范村,真正实现富民强村。”对于未来发展,朱桥村村委会主任杨海超信心满满。

技能培训助力农民拔“穷根”

“我家有两个小孩上大学,像我这样又没技术又没文化的人,出去打工找不到门路。参加渔网加工技能培训后,就能自己做一点事情,补贴家用了。”在淮阴区三树镇三坝村,村民戚月梅正和其他村民一道参加渔网编织培训。俗话说,“存粮千斗,不如一技在手。”开展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是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抓手。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西邻大运河、东临淮沭河,长期以来,编织渔网就是当地村民的一项传统手艺。为了提高大家的编织技艺,三树镇专门聘请了三名技能培训老师,以村为单位组织有意愿的群众集中参加培训,让低收入群众在家门口因地制宜增加收入。

编织渔网培训老师刘桂珍告诉记者,“渔网加工易懂、易学、易上手,工作场地不受限制。学好了技术,妇女在家就能赚钱,在照顾小孩和老人的同时,也能增加收入。”截至目前,当地有近150名低收入户开始从事渔网半成品的加工。“通过2018年的努力,我们有30%的低收入农户依靠编织渔网实现了脱贫,希望今后把这个产业做大,增加村民的收入。”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三坝村党支部书记范开高说。

截至2018年底,三树镇在三坝村试点的基础上,开始向周边其他行政村进行推广,一个以渔网半成品加工为特色的培训基地已经初步建成。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韩艳表示:“2019年,三树镇在传承传统手艺的同时,紧跟时代的步伐,寻求发展和创新,不断在渔网销售、原材料采购等方面拓宽路径,计划成立三坝村渔网加工合作社,鼓励走不出、走不开、走不远的留守妇女就地就业,让更多的群众从中受益,努力实现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的目标。”

产业发展引领村镇开“富路”

“我不识字,之前一家都靠着政府的低保度日,自从天裔鸽业落户我们村里,我上班了,每个月能拿三千多元,公司还为我们交了社保。”今年40岁的陈雪华是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镇西村村民,每天按时到天裔鸽业上班,既能赚到工资,又能就近照顾家庭。

2015年底,计划总投资约2.4亿元的天裔鸽业在淮安区钦工镇开工建设,项目一期为饲养10万对种鸽以及50万对商品蛋鸽,企业优先招收聘用附近的低收入村民。江苏天裔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则裔介绍说:“我们把农民的土地以1200元一亩的价格租下来,再邀请农民来我们这里打工,他们利用空闲时间来就业,我们按110元每天的工资标准和他们结算,让他们实现了就近就业。”

2018年,江苏天裔鸽业年饲养蛋鸽达到120万羽,省市区三级扶贫帮扶资金以股份的形式投入这一项目,除了该公司年收益的16%将被用于周边2864户低收入农户的脱贫帮扶之外,120多名周边低收入户还在这家企业实现了就地就业,实现了精准脱贫。

目前,天裔鸽业的二期项目正在积极筹备当中,建成后将成为集产品加工、种源培育为一体的研发中心,预计可年产鸽蛋5000万枚,产值超过4亿元,并直接带动当地400多名劳动力实现就业。江苏天裔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则裔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养鸽子以计件制核算,出一个乳鸽是1元5角,出一个鸽蛋就是1角6分,每到月底就跟农民结帐一次, 3月到12月这段时间,天气暖和,农民能拿到5000元左右,冬天三个月能拿到4000元左右。”

产业是致富之源、脱贫之基,截至去年底,淮安共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14个,持续推进“3+2”产业扶贫行动,编制古淮河沿线和淮涟结合部两个特色产业带总体规划,整体推进涟水县、淮安区、淮阴区三个重点扶贫县区精准脱贫。

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的路上,无论是党委政府、职能部门还是企业都在全力以赴,群策群力,攻克扶贫工作中的难中之难,纾解困中之困。截止2018年底,全市已有33.2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142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2019年,淮安市将按照“五年任务、四年完成、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目标,进一步落实“阳光扶贫”机制,增强到村到户帮扶的精准度,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强化重点扶贫片区、经济薄弱村项目帮扶,力争年底基本实现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面出列,重点片区面貌显著改善三大目标。

记者: 龚逸群 骆文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