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在线
运用科技力量的水稻“新农民”,打下了近7000亩的江山!
来源:无线张家港  发布时间:2018-11-16 14:42:53
特别提示:水稻

人物档案:吴健,46岁,塘桥人,张家港市华田家庭农场场主。

培训经历:张家港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稻麦职业技能培训班,张家港市新型职业农民(扬州大学)培训班。

社会荣誉: 2012年被评为张家市劳动模范;共青团苏州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农业部全国种粮大户,2014年获“江苏省优秀农机手”、2016年获塘桥镇“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获张家港市“优秀共产党员”、2018 年苏州十佳新型职业农民等荣誉称号。连年获张家港市优秀农机科技示范户,并多次在苏州市农机操作技能竞赛中获奖。

民以食为天,家里烧了美味佳肴,这时候不来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怎么行?

在塘桥镇金村,有一位高科技“懒人”,他一心研究怎么高效农作,为的就是让吃货们能及时品味到这一口米香!为什么说他懒呢?那就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吧!

小编刚到华田农场,正巧赶上了今年的黄金收割期,每年的10月至11月,便是农场最忙碌的时刻了。

▲快看这是什么高大上的收割机器?

▲吴健说:“全程不用自己操心,工人们开着收割机,自动就完成了割稻、脱粒、运送等步骤。”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吴健小时候的记忆中尤为深刻。40年前,人人都生活在手拿镰刀背朝天的年代,每当秋意正浓,农忙便又开始了。“那时候我父母天刚亮就去稻田里割稻,我就坐在旁边看他们挥舞着镰刀‘咔嚓咔嚓’,一片片稻子倒在地上,再挑到田埂边,最后送往稻谷场脱粒。这半天下来呀,一个个都累的气喘吁吁,话都说不上来!”这一切在幼时的吴健眼中,除了心疼,还有个疑问:“怎么才能让割稻轻松一点呢?”

1990年,年仅18岁的他高中毕业后毅然决定留在村里学开农机。那一年,桂林收割机的出现让吴健傻了眼,丰收时节,收割机在田里“劈波斩浪”,“一亩地十几分钟就收完了,效率是人工收割的50多倍。”往后的十年,吴健潜心学习农机,不懂的都去往各地学习研究。直到2000年,水稻收割实现了机械化,年收入仅两三万的吴健忍痛买了一台二手的久保田收割机。从此,他的农机道路便开始走上了正轨。

2007年,吴健在塘桥镇金村包下了300亩地种植水稻。用机器收割、脱粒、烘干、运送......这一系列环节都自主经营,而这正是华田农场的雏形。

 烘干机

湿度降到14.5后 ,烘干就完成了。

2013年,吴健注册的“华田家庭农场”成为了张家港市第一批家庭农场。从那之后,“金村”再也不仅仅是他的故乡,也是他所种植的大米的商标——“金村大米”。

只要吴健家的新米一上市,受到市民的追捧,畅销市场。要说这米为啥这么热销?

▲为了方便大家选购,吴健将大米包装成家庭装、礼盒装以及喜袋装等不同规格进行销售。

吴健说,一是因为品种多华田家庭农场现主推品有“南粳46”、“苏香粳100”,“宁粳8号”等,这些稻米各具特色,有的香软粘稠,有的劲道有弹性,充分满足了市民们的多样味蕾。二是因为大米质量好。稻谷种下去就任它自由生长,除了肥料以外不加任何激素,安全健康,大家吃的放心。三是全机械化的运作模式加快了整体速度。按照吴健的话来说就是:“一天收割400~500亩,不到20天便可以全部收割完毕了!”这样一来,市民们能第一时间吃到新鲜的大米,美味也被最大程度化的保留。

如今,华田家庭农场的规模扩大到了近7000亩。良好的种植技术加上机械化的普及,让吴健的农场一直都走在农业时尚的尖端!现在的农场里只需要8个工人,其他的都靠机器完成!

收割、脱粒好的水稻直接倒入拉货车~

倒入烘干机啦!

一走进他的车库,我们就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大型机器。体型庞大的收割机、精致小巧的插秧机、多样式的拖拉机、最先进的无人植保飞机等,农机具应有尽有。

▲在采访途中,不停有客人微信、电话预定大米。

▲心满意足,满载而归啦!

科技改变命运,科技创造财富,高效的现代农作模式成就了吴健的农业事业。

 

近年来吴健获得的奖项

这些荣誉的获得靠的是品质,是口碑,也是吴健十几年来坚持的成果。但吴健依旧不满足,还给自己定制了一系列的小目标,“希望明年能开发更多的新品种,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同时,我也会继续将大米的质量再提升上去。”

(图/文 王怡心)

​(作品版权归“无线张家港”新闻客户端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张家港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