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在线
2018年12月8日中国新闻网《张家港:知礼节而仓廪实的“苏南边角料”》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12-10 14:01:55
特别提示:寒意渐浓,张家港市的大街小巷上铺满了落叶。行走其间,却无法发现一张废纸、一片垃圾。在不少张家港人眼中,这座城市最值得自豪的不是它的经济体量,而是这样一条干净整洁的道路。

​寒意渐浓,张家港市的大街小巷上铺满了落叶。行走其间,却无法发现一张废纸、一片垃圾。在不少张家港人眼中,这座城市最值得自豪的不是它的经济体量,而是这样一条干净整洁的道路。

1962年,由常熟和江阴两地划出的23个公社和1个国营农场“拼凑”成了张家港市的前身沙洲县。自诞生之日起,张家港就被调侃为“苏南的边角料”。见证了张家港发展的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回忆:“沙洲县初设时,全年总产值只有3000万元(人民币,下同)。全县只有一部柴油机发电,80%的农民住在草房里。县委在报告中直言:‘我们一无所有’”。

一无所有的张家港迫切地渴望着改变。

改革开放后,张家港凭借自己临近上海、港口优良等优势,社队工业、乡镇企业遍地开花、欣欣向荣。《人民日报》总结为“小鸡吃米、粒粒下肚”。1979年至1991年,全市乡镇工业总产值年递增30.79%,在改革中掘得了第一桶金。

1992年,秦振华就任张家港市委书记。在他看来:“经济发展快不快、稳不稳、持久不持久,和文明建设强不强、市民素质高不高等各方面都密切关联着。张家港绝不能仅仅当经济领域的单打冠军,我们要全面发展”。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张家港选择反其道而行之。

由市委书记亲自带头上街打苍蝇、扫马路,拆除露天茅坑……文明素养渐渐在“沙洲”上生根、发芽。2005年,第一届全国文明城市(区)评选结果公布,张家港作为唯一的县级市位列其中,并延续至今保持“五连冠”。2014年,中央文明办在张家港市召开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现场会,张家港别出心裁地安排200多名与会代表骑着公共自行车穿行于市区大街小巷进行实地“抽检”。“张家港的街上真的找不到一点垃圾”成为了代表们感叹最多的一句话。

有了精气神,发展更有了动力。160天建成当时长江流域最大的万吨化工码头;9个月基本建成保税区,当年年底实现封关运行……2年时间里,张家港一口气实现了28个“全国第一”。1995年,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张家港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传遍全国。

2017年,张家港市地区生产总值已由1978年的3.2亿元增至2606亿元,40年来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8.7%,连续13年稳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探花”。经济之外,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首批全国农村治理实验区等荣誉称号纷纷“落户”张家港。

近年来,张家港将80%以上的政府财力投向民生,少年儿童接受城乡均衡的优质教育、老年人群享受日间照料等养老服务。2012年,张家港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市民同城化待遇步伐的实施意见》,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施行新市民按照评分标准获得积分,让孩子享受入医入学的同城待遇。知礼节而仓廪实,衣食足而令市民们更知荣辱。

回望40年的发展,秦振华感慨地表示:“人不学不知礼,玉不琢不成器。就算‘边角料’,经过打磨也能成为‘上等料’”。

张家港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