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这位老师真牛!家里奖牌满地,还培养出了世界冠军!
来源:张家港城事  发布时间:2018-10-21 08:25:50

在南沙香山脚下的一户人家里,生机勃勃的各式树木花草被精心地摆放在院中,稀疏的葡萄藤枝缠绕在顶部的支架上,覆盖着整个院落。在秋日暖阳照射下,这里显得格外静谧。院内的一间小屋里,悬挂摆放着一幅幅书法作品,满室翰墨芳香。

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蒋才元和他的老伴,生活在这里。虽年过八旬,他依旧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挺直身板坐在藤椅上,他用平缓有力的语调诉说起一段在体育届叱咤风云的岁月。

蒋才元,曾任南沙中学体育教师,南沙举重学校创办人、负责人,国家一级裁判员,连续三届市政协常委,获得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十佳体育教师等荣誉称号。

蒋才元的长辈们曾在抗日战争期间受到日军迫害,因此他少年时就立志强身救国,将来从事体育行业。在中学读书期间,蒋才元开始练习单杠、石担等简易的民间体育项目。1952年,19岁的蒋才元考上了山东师范学院体育系。在学校就读时,他参加了山东省举重比赛,获得举重轻量级冠军。35岁那年,已成为山东举重、体操一级运动员和一级裁判的他,毅然决定调回张家港,到南沙中学担任体育老师。

1979年,蒋才元组织成立了南沙中学举重队。当时,学校教师数量不多,教学任务很重,但他仍决心利用业余时间培育好这支队伍。在举重队招生过程中,蒋才元举步维艰。许多人认为练举重会影响青少年发育,让人变成矮个子。更有人说,他这是在摧残青少年,是瞎胡闹。

面对压力,蒋才元迎难而上。他让自己的3个儿子加入举重队,现身说法,打消人们的顾虑。他还到德积、后塍、锦丰等镇村的学校里,去发掘举重苗子。几经努力后,招生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举重队创办之初,没有充足的经费购买器材。他就用石担、铁棍自制一些简单器械,并从民间收集生铁浇筑杠铃。举重队员们需要大量的营养,可是那个年代,国家的粮食是定量供应的。为了给学生补充营养,蒋才元自己掏钱给他们买烧饼,还常常带他们来自己家里吃饭。尽管条件艰苦,举重队仍刻苦训练。“一开始,队员们是露天训练的,不论酷暑寒冬,他们都咬着牙不放弃。因为他们都有着爱国、强国的思想,浑身充满动力。”蒋才元说。之后,举重队在省里比赛拿到金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举重队员在训练

小队员们合影

 

1995年,随着规模的扩大,小小举重队变成了依托于南沙中学的南沙举重学校。学校增加了教练,在全国各地招生扩大运动员队伍,伙食也改善了。蒋才元、袁伟平、奚立成等几任教练全身心扑在举重基础技能教学上。他们与小队员同吃同住,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确保举重训练和文化学习两不误,稳定了举重队伍的发展。南沙中学也在办学过程中,坚持发展举重这个特色项目,对举重学校建设规划给予特别关注,在资源分配及制度建设方面给予倾斜扶持。

经过蒋才元多年悉心培养,他的学生在世界、亚洲和国家级、省级举重比赛中获得了200余枚奖牌,其中,世界冠军3个。南沙举重从此声名远播,获得了“举重之乡”的美名。

 

举重学校成立大会

蒋元才和其他老师的合影

蒋才元家中的部分奖牌

为了南沙举重学校的发展,蒋才元一直干到2001年时积劳成疾才不得不彻底从教练岗位上退休。在他和其他师生的努力下,举重学校闯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办学路子。30多年来,在省、全国、亚洲、世界各级举重比赛中,由该校培养输送的选手共获奖牌380余枚,有10人获举重“国家运动健将”称号,先后有吴斌、冯明、刘海华、陆浩杰等7位运动员入选国家举重队。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重男子77公斤级比赛

陆浩杰带伤上场,获得银牌

 

近年来,该校输送的选手人才辈出,相继实现了港城体育史上世界冠军、全运会金牌、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学校先后获举重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江苏省举重训练基地、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称号。南沙举重学校已经成了培养举重后备人才的“摇篮”,聚焦了来自各界关注的目光。

如今,已经退休十多年的蒋才元依然关心着张家港体育事业的发展,因为体育在他心中是一辈子的事业。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