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在线
50年,张家港在长江边创造了一个奇迹!
来源:张家港城事  发布时间:2018-10-10 08:36:25
特别提示:50年,张家港在长江边创造了一个奇迹!

港口是临江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由“内向”转为“外向”的见证者。

张家港拥有63.6公里的沿江岸线,城市因港得名,依港而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张家港港建港50周年,昔日滩涂,现已成为长江版图上醒目的坐标!

(作者:李旻)

让我们穿过五十年的岁月,去看看光阴流转中的张家港港。


1968年,群众参加张家港港建设的劳动场景

1968年2月,张家港港在一片滩涂、芦苇荡中正式开工建设。在政府部门的发动下,来自南沙公社和无锡、江阴等周边地区的4万民众自发前来帮助建港。1969年10月建成4个万吨级泊位。1970年11月,港口正式投产。


1977年,张家港港浮码头面貌

张家港港最初作为上海港的战备港和分流港,港口发展一直处于闭塞的状态,直到改革开放的东风给张家港港吹来了发展的新机遇。1982年11月,家港港经国家批准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成为长江流域最早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

1983年改制前的港务局

1983年5月7日,第一艘外籍万吨货轮——巴拿马籍“日本商人”号驶抵张家港港。至1985年,张家港港已同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个港口建立关系,成为苏锡常对外开放的门户,是长江港口中重要的国际商港。

从上世纪60年代建港之初起,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多次莅临张家港港考察指导工作,给予了港口发展极大的支持。


1983年5月7日,第一艘外籍万吨货轮——巴拿马籍“日本商人”号驶抵张家港港

1986年沙洲县撤县建市,在张家港成立大会上提出,要贯彻“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方针,逐步把张家港市建成现代化港口城市。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浮码头

港口的发展从此驶上了快车道。1996年,张家港创办全国第一个内河型保税区,2000年,张家港口岸拥有对外开放泊位27个,吞吐量2057.5万吨。

2003年7月,当时的张家港港务局面临改制,政府职能移交苏州市交通局,告别了政企合一的时代,张家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改制后的港务集团开始主攻“木材、煤炭、矿石、件杂货”四大主力货种,并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唯一的全材种木材进口港和全国最大的名贵木材交易基地


现木材堆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海港大桥初建

现海港大桥

港务集团码头争做鳌头,其他码头企业也不甘落后,开始主攻羊毛、棉花、肉类等特色货种的进出口贸易。就这样,张家港港口货物吞吐量逐年提升,到2006年,已经成为全国县域口岸第一个亿吨大港。此后,长江流域首条直航东南亚的件杂货班轮航线、前往韩国仁川的集装箱班轮航线相继开启,张家港港一步步发展成长江流域最大的国际贸易商港。


港务集团码头夜景

未来,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总遵循,张家港港将集约节约利用长江港口岸线资源,不再用港口吞吐量衡量港口的竞争力,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环保方面的投入,通过信息化手段,智能化寻访等来加大对港口码头企业的监管。

瞄准新的目标,港务集团正向“散货无人化”智慧操作、“业务流程全程贯通”智慧服务体系迈进,加快实现港口智能升级、智慧转型,并在推动港口发展的同时更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港口历经风雨发展50年,未来发展必将更加辉煌!

(资料来源:港务集团、市档案馆)

张家港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