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并进成就“澳洋速度”
来源:张家港日报  发布时间:2018-09-27 15:02:08

人物名片:

沈学如,澳洋集团董事长、总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沈学如带领澳洋集团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元的恢弘巨变。他说:“澳洋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忠诚实践者,也是最大受益者。”

从小织布厂,蝶变成为中国500强企业;从单一产业,聚力撬起高端制造、医疗健康、生态文旅、纺织服装、现代金融五大板块,涉足十多个产业领域,澳洋集团“掌舵人”沈学如,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在港城的沃土上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创业者之歌。

在改变中谋求生机,

“三八式工厂”跃升为大型企业

澳洋集团其“资历”之深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乡镇综合厂,后更名为“塘市公社织布厂”“塘市毛纺织厂”,因为厂里只有8台织机、80多名工人、8万元资产,因此,被比喻为“三八式工厂”。

1982年,28岁的沈学如走马上任。面对这个刚刚被大火肆虐后的“三八工厂”,一心想做出点成绩的沈学如信心满满。沈学如从扩大工厂的生产规模入手,先后建设后整理车间、污水处理车间,同时对织造车间、毛纺车间实施扩建,在一片荒景中逐渐拉开了企业加速发展的序幕。

“那时候,我们年轻人非常有激情,一心想做点事,基本上365天都在厂里,真的是以厂为家。”沈学如清晰地记得,进厂后,他连续6年春节、年初一都没回过家。“为了打开市场,我们拜访了一个又一个单位,足迹也跑遍了全国各地。

​有一次去哈尔滨,我们乘了三天三夜的火车,还因为买不到坐票,只能躺在火车的凳子下面。那时候条件真的非常艰苦,但我们从上到下都拼着一股劲,坚持把事情做成、做好。” 在沈学如的带领下,工厂全体员工艰苦奋斗,依靠自我积累,快速推动企业走上了“滚雪球”之路,10年内先后建成了针织绒厂、毛条厂、毛线厂、毛精纺厂、化学纤维厂等分厂和合资企业。1992年,沈学如在全省同行中率先组建了省级乡镇企业集团——江苏华纺集团,并使企业成功跨入了国家大型一档企业的行列,塘市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毛纺城”。

在改革中蓄势蝶变,

逢春“枯树”跑出发展加速度

1998年7月25日,对沈学如而言,这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因华纺集团开始转制,下属的华纺热电厂、精纺厂和化学纤维厂合并改组为江苏澳洋实业有限公司,沈学如和其他22名改制企业管理人员一起,出资500万拿下了“澳洋实业”——后更名澳洋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澳洋的崛起之路。

“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沈学如告诉记者,1997年,化学纤维厂在市场竞争中遭遇“滑铁卢”,亏损了7000多万元;企业转制后,有不少人为澳洋的发展而迷惘、担忧,并不看好未来发展趋势。但沈学如坚信:不变不立。“人的价值在于不断拼搏,传承着‘十六字’精神的张家港人更应该敢于摸着‘石头过河’。”

在开创实业的过程中,沈学如带领澳洋人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实施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坚持以人才引进、机制创新为抓手,加大科技投入,每年投入巨资实施技术改造,先后新建和完成了沃尔芬服饰、热电、化纤等企业的二期、三期工程,扩建了精纺外贸。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澳洋集团的装备水平、人才资源、新品开发、管理模式诸方面都得到迅速升华,实现了纺、织、染一条龙生产。随后又投资引进生产20万套西服生产流水线,发展了面料的配套和延伸加工;西进新疆,联手玛纳斯县布局跨区域发展化纤产业……

一系列创新的手笔,让澳洋集团获得了持久的发展动力。企业的资产由最初的几亿元一路攀升,至2003年,销售收入已超过20亿元,澳洋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毛纺产品出口基地之一;2004年,澳洋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

经过20年的市场涤荡,如今,澳洋集团的纺织、化纤等传统产业依然坚挺。纵向上,逐步构建了从纺织原料加工生产,面料、服装生产制造,到开拓销售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澳洋男装”“沃尔芬”两大自主品牌声誉鹊起,在全国各地拥有100多家销售门店;横向上,毛纺、化纤制造规模不断扩大,平绒产量全球前三,毛纺针织综合规模位居全国前五。阜宁和玛纳斯两大化纤生产基地年产短纤40万吨,进一步夯实了澳洋集团发展的根基。

在创新中华丽转身,

多元并进成就“澳洋速度”

改革开放的40年中,被“中国速度”鞭策着的企业们如雨后春笋般粉墨登场,又急匆匆狼狈退下,澳洋集团却在经历了市场的种种冲击后依然勇立潮头。沈学如认为,“多元化发展”是澳洋集团制胜的不二法宝。

早在2002年,沈学如就开始布局澳洋集团的跨产业作战,澳洋顺昌的动工建设,释放出澳洋进入金属物流行业的信号,也标志着澳洋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正式到来。

“当时我们挑选产业首先排除了劳动密集型、高污染,另外还要符合国家政策的产业,在这三个前提大背景下,我们首先进军的第一个产业就是金属物流。”沈学如表示,当时物色金属物流主要是为IT产业服务的,因为当时在珠三角、长三角这两个地区IT产业非常发达。”

此后,澳洋集团驶入多元化发展的快车道,每隔一到两年就进入一个全新的产业,先后涉足医疗健康、养老康复、园林生态、新能源、动漫以及金融投资等10多个领域,产业版图持续扩大。澳洋科技、澳洋顺昌、如意通动漫也先后实现挂牌上市。

如今,澳洋集团已成功布局五大产业板块,并通过内部重组整合,不断完善提升,形成集团多元化、子公司专业化的战略方向。澳洋纺织改变了单一的纺织面料制造,通过技改扩能、改变产品结构、创新消费模式,以服装来带动面料、纺纱的生产销售;澳洋顺昌从金属配送进入新能源产业,通过发展LED、锂电池产业,深耕高端制造业市场;澳洋科技通过整合医疗健康、医药物流、康养等资源,打造了全生命周期健康产业链。

“改革是一种精神、一种能力,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沈学如感叹地说,回望过去,多元并进的发展格局成就了如今的“澳洋速度”;面向未来,“实力澳洋、品牌澳洋、百年澳洋”依然是全体澳洋人为之坚持和奋斗的伟大梦想。

记者感言:

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到多元,多年的实践证明,澳洋不是一家“墨守成规”的企业。多年来,是沈学如勇于变革的企业家精神,是澳洋人特有的敢于拼搏的创新基因,带领澳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了一个传统纺织企业到多元化发展的集团型企业的华丽转身。

九万里风鹏正举。围绕“百年澳洋”目标,澳洋改革创新的步伐依然铿锵。正如沈学如所说:“世界在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也需要变。”确实,市场在变,思路在变,观念在变,发展方式也在变,企业只有在不断的变化中找到合适的道路,才能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记者: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