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在线
建于北宋!张家港历史上最早的私家园林原来在这里!
来源:张家港在线  发布时间:2018-04-23 07:17:40
特别提示:唐宋之交,江南经济渐趋繁荣,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兴盛。

  唐宋之交,江南经济渐趋繁荣,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兴盛。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富家门第、文人墨客与聪明工匠共同合作的结晶——古代园林。澄虞地区传说中最早的园林,是吴王夫差养鹿狩猎之处“鹿园”,地点在张家港境内鹿苑附近;澄虞地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第一个私家园林,也在张家港境内的鹿苑,那就是建造于北宋嘉祐年间的陈陆园。

  ▲古镇鹿苑现存老街弘济路

  关于“鹿园”,清康熙《常熟县志》卷十四《古迹》中记载:“鹿园在县西北七十里,世传吴王豢鹿之所。”这里的“县西北”即鹿苑境内。鹿苑钱氏家谱对此也有记述:“相传为吴王夫差豢鹿狩猎之所,故名。又称禄园,取谐音也。”建造于北宋年间的陈陆园,后人亦可以从旧志的相关记述中了解到简要情况。

  清康熙《常熟县志》对陈陆园的记载是这样的:“陈陆园在县西北南沙乡鹿园遗址,陈起宗作读书台,陆绾作待潮馆于此,故名。”有人在阅读这段文字时,把“南沙乡”误认为是今张家港西南部的原南沙镇,这是不对的。实际上常熟旧志中所称“南沙乡”一般是指今张家港的东南部地区,即今鹿苑、塘桥、妙桥以及常熟福山一带。东汉时期这一代就建南沙乡,并设南沙盐署,鹿苑即属于南沙乡修仁里。西晋太康二年(281)南沙从吴县划出,归属暨阳县管辖。东晋咸康七年(341)以南沙乡建立南沙县,梁代大同六年(540)改称常熟县。而南沙乡的名称则一直沿用到清代中叶。

  清康熙《常熟县志》关于陈陆园的记述

  从志书的简要记载中可知,建造陈陆园的是宋代的两位文人——陈起宗和陆绾。陈起宗(约1005~约1065),字兴祖。他从小进入地方上正规的学校攻读四书五经,得到名师陆徽之的精心传授。陆徽之是宋代进士,以才华横溢、敢于直谏而名载史册。史载陈起宗谈吐不凡,有雄辩之才;所写诗文不尚华丽,独标真素,有陶谢之韵。他官至并州知府,后卒于任上。

  《琴川志》关于陈起宗的记述

  至于陈起宗何时在鹿苑建造读书台,确切时间已经难以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陈起宗选择在地处偏僻的鹿苑建造读书台,其目的就是推动家乡子弟读书上进之风。当时在常熟城里虞山脚下,已有梁代昭明太子建造的读书台,倡导兴教崇文,传为千古美谈。受此启发,陈起宗捐资建造了鹿苑读书台。后人有诗曰“荒台千古诵昭明,寂寞虚亭月五更。时有松风台上过,山人犹讶读书声”(清《常熟县志》卷十四《古迹》),便是对古代读书台引领勤学苦读之风的赞叹和颂扬。

  陆绾(约1010~约1070),张家港境内庆安人。史称其读书务明道理,著书必本经术。他在宋代宝元初(1038)考中进士,历任江淮茶税官、淮南路制置发运使、尚书职方郎中,死后赠中散大夫。他官做的不大,但品德高尚。

  陆绾在鹿苑建造待潮馆的时间可能略晚于陈起宗建读书台时间。当时的鹿苑离开庆安镇约二里路,位于长江出海口,是观赏大江潮起潮落壮阔景象的极佳场所。为了使家乡再添一处新景,陆绾便在读书台之北建造了待潮馆。宋代有位仲殊和尚在游览待潮馆后以诗赞曰:“凝华浮藻五云间,下压凌虚万象闲。江水际天天欲尽,落霞照出洞庭山。”

  《琴川志》关于陆绾的记述

  待潮馆建成以后,同读书台有曲径相通,自然融合成一处文人墨客雅集赏景的好去处。因其建造者系陈、陆二位地方先贤,所以人们就把它称作陈陆园。陈陆园是澄虞地区古代园林群中最早开放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园林艺术初创时期的一颗璀璨明珠。

  此后,鹿苑望族钱氏也有不少人醉心于建造私家园林,规模大小不等。小的园林,如钱洪、钱宽兄弟隐居奚浦时,栽植竹林数十亩。大的园林,如明代万历年间监察御史钱岱在常熟城内所筑小辋川,占地近二百亩,亭台楼阁多达四百余个,号称“钱半城”。又如明末清初文坛巨擘钱谦益在常熟建造的半野园规模也很大,所谓“登高望远不出户,连山小阁临莽苍。白云女墙作山带,红栏桥水含湖光”(钱谦益《九日宴集含辉阁醉歌》),以致于后来建造的常熟有名的园林如赵园、曾园等只能屈居城外了。

张家港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