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在线
张家港这个小镇被老百姓称为“红房子”,未来发展更不得了!
来源: 张家港城事  发布时间:2018-03-18 09:09:55
特别提示:

 

 

1995年,红旗镇一角

在张家港,

有一个被老百姓称为“红房子”的小镇。

她位于我市市域东部,

以常阴沙大桥为中心,

曾为常阴沙农场场部所在地,

2005年后为常阴沙管理区管委会驻地,

这就是——红旗镇。

 

1955年,建立农场中心小学(图为该校20世纪90年代面貌)

 

20世纪50年代,常阴沙滩地逐步实施围垦和开发,境内居民和来往流动人员逐渐增多。1955年秋,常熟县南丰区供销社在当年围垦的合作二圩堤岸上设立生建供销站,经营日杂、腌腊、调料和日常生活用品。生建供销站有3间新房屋,这3间房非常有特色,红砖为墙,红瓦为顶,过往群众和当地居民因对红瓦盖顶的房子感到新奇,便称其为“红房子”,也以“红房子”延伸泛称整个农场。从此,人们便以“红房子”之“红”字和“大跃进”时期三面红旗之“旗”字联结在一起,正式改称为“红旗镇”。

 

1956年春,常熟县南丰区生建乡政府由生建三村朱再元家迁到合作二圩。不久,南丰区粮管所又在合作二圩设立生建粮站。附近居民利用简陋住房开办小客栈、豆腐店等,周边群众还将鱼、虾等鲜活农产品来此摆设地摊,逐渐形成一条约20米长的泥土街道。由此,一个以南丰区生建供销站红瓦房子为标志,以生建乡政府、生建供销站及生建粮站等为核心的红房子集镇开始形成并逐步扩大。

 

1960年春,常熟县邮电局在“红房子”建立常熟县沙洲农场邮电所。同年6月,农场场部由海坝迁至“红房子”生建供销站对面,并陆续建办工厂、学校、医院、商店等。1962年1月,沙洲县政府正式对外办公后,农场区划由常熟县调整到沙洲县,常熟县沙洲农场邮电所更名为沙洲县红旗镇邮电所。从此,红旗镇成为农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医疗中心。

 

1963年,红旗镇镇区开始向东延伸。1965年,北中心河穿过镇区中心,将红旗镇分割成东西两部分。1971年,横跨北中心河的东方红桥(又名红旗桥)将镇区的东西两部分紧密连接在一起,红旗镇街道遂成“十”字开布局。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红旗镇镇区扩大到0.46平方千米。

1973年,红旗镇一角

1971年,农场农机修造厂面貌

 

20世纪90年代,红旗镇镇区扩建,镇东延伸至农场河边。红旗镇红旗路由9米拓宽至30米,中间为15米宽的机动车大道,并设立绿化带,安装路灯。1997年,红旗镇开始向南北扩展,南至常红路,北至农场北桥。到2001年,红旗镇镇区呈“井”字开布局。

20世纪90年代,红旗镇一角

 

 

常阴沙农场原隶属于江苏省农垦局,属国营农垦企业。2004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常阴沙农场划归张家港市,实行属地管理。同年4月,江苏省国营常阴沙农场更名为张家港市常阴沙农场,场部驻地为红旗镇。2004年末,红旗镇建成区面积为2.2平方公里,总人口达9200人。

 

2004年,红旗镇镇区面貌

2004年4月,张家港市常阴沙农场挂牌仪式

 

2005年3月,经上级批准决定撤销农场建制,建立张家港市常阴沙管理区。2008年和2013年又分别更名为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张家港市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管委会驻地仍为红旗镇。

2010年,红旗镇一角

 

2017年11月7日,市规划局向社会公布《张家港市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2016-2030)》征求意见稿。根据这一规划,红旗镇将成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生态观光和休闲旅游度假相融合的特色小城镇。

 

近两年红旗镇的面貌

 

2016年,红旗镇一角航拍照片

 

2016年,红旗镇街道面貌

 

2017年,红旗镇红旗路公园周边面貌

 

2017年,红旗镇北中心河工业集中区面貌

一起期待红旗镇未来的美好面貌吧~

张家港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