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奋斗 我幸福】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看她们这样绽放美丽
来源:新华报业网  发布时间:2018-03-08 09:27:38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姿态最美!

“三八妇女节”前夕交汇点记者走进一群成功女性,听她们讲述奋斗的青春,看她们精彩的芳华故事。

惠若琪:27岁,走下赛场,再出发!

扎着黑色的小围裙,蹲下身子,给蛋糕胚裱花、摆草莓……3月4日,惠若琪捧着自己做的生日蛋糕,发了一条朋友圈:“祝我自己生日快乐”。27岁的她,正值芳华。

今年2月3日,全国青联委员、前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正式退役。退役后的她,陪家人去旅行,去平昌看冬奥会,在南师大攻读博士学位,在做公益。惠若琪的排球职业生涯,是一部奋斗史;退役后,正在书写一则90后女孩正能量故事。

退役是一个新起点的诞生,惠若琪再度出发,走在新的征程上。退役后,惠若琪将主要精力放在“惠若琪女排发展基金”的运营上。作为江苏发展体育基金会形象大使,她捐赠给基金会50万元,设了该基金。“这项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中国女排和江苏女排因伤病造成就医困难、生活困难的老运动员、老教练员等公益项目。”惠若琪说,站在奥运领奖台上的是12个人,但背后付出努力的“排球人”数不胜数。“我们被记住了,他们默默无闻,忍着伤病。我现在有能力了,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惠若琪想做的不仅于此,最近她正在策划今年基金会体育支教的事,打算邀请更多的大学生去支教,将体育精神“种”在更多贫瘠的土地上。

“我希望所有人,包括边远地区的孩子们,能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体育不仅强身健体,也能体现一种拼搏的精神。”

走下赛场的惠若琪,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正在书写一部新的奋斗篇章。

何雅雯:85后女刻纸艺人,用指尖书写芳华

2017年10月,在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剪(刻)纸项目中,一个“春暖花开”为主题的刻纸深深打动了评委的心——

“深紫色宣纸打底,桃红色纸描绘景物,银色纸刻画人物,刻纸栩栩如生,别具一格,赢得了该项目一等奖。”

这幅作品就出自30岁的何雅雯之手,由于她大胆创新,被破格认定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并荣获“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荣誉的背后,是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努力。

金坛刻纸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刻纸是个技术活,何雅雯刚开始也遭遇了不少困难。“比如磨刀,一开始不会磨,用力很大,磨到手破皮、流血,但是刀依然不快,师傅几乎手把手教我。后来才知道,磨的时候手要贴上去,感触两边和中间磨到了什么程度,并不是有力气就可以。”

慢慢摸索后,何雅雯渐渐体会到,技术的难题只是最初的,更让她困扰的,是如何将传统刻纸手艺与现代创作结合,推动金坛刻纸的传承与创新。

“设计上面,需要自己在脑中积累东西。刻纸这门老手艺中,每个纹样都有不一样的说法,每一个符号都有寓意。比如,我刚来时,看到蝙蝠这个纹样,并不知道蝙蝠代表福气。能根据一个主题,把老纹样与现在的一些元素结合起来,达到既合理又美观的状态,是非常不易的。”

何雅雯迎难而上,不断突破自己,进入公司两三个月后,就在师傅鼓励下,参加了金坛区组织的刻纸比赛,并获得了奖项。“那是我独立完成的第一幅作品,晚上连夜刻纸,刻完后心情高涨,感觉特别幸福。”

她说,师傅对刻纸的热爱和坚守,带给她很深的感触。“师傅今年63岁了,多年来不断走访老剪纸艺人,挽救老刻纸作品,公司目前有数以万计的刻纸藏品。看到他,就感觉自己还差很远很远,要向这样的工匠精神学习。”

她感慨:“匠人精神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我还没有到那个层次上。五年只是我的一个开始,以后的路还很远,需要不断向师傅们不断学习。”

她说,年轻时要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去奋斗!

胡丹丹:摇着轮椅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

她是一位幸福的新妈妈,儿子出生刚满5个月;

她在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为江苏军团斩获首金,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她是国内唯一一位在轮椅乒乓球、轮椅网球、举重三个大项的国际、国内比赛中均获过名次的传奇运动员,她就是令人啧啧称道的胡丹丹。

未出正月,春寒料峭,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的江苏省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训练场上却已热闹起来。100多位残疾人运动健儿已经全员到位,开始了新一年的备战。

刚刚当上妈妈的胡丹丹也没有缺席。事实上,一个多月前,孩子才出生三个多月时,她已恢复训练。

残疾人举重训练是个什么概念?

“我们一堂课平均3个小时,都平躺在训练台上,全凭上肢力量,举杠铃160下,每下80公斤。也就是说,3个小时,要举1.2万公斤!”胡丹丹看似平淡地叙说着自己的“日常”。

很难想象,一个体重不到45公斤、双腿残疾的娇小女子是如何举起如此沉重的负荷。而训练完,拿筷子都发抖的双手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训练结束后,还有一套针灸、按摩、电疗的恢复课等着她。一年365日,仅仅过年才休息。过去十多年,她一直这样坚持着。

今年29岁的胡丹丹,出生不久即患儿麻后遗症造成双下肢残疾。最初学打轮椅乒乓球,得过团体世界第三的好名次。2003年,为参加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她改学轮椅网球。2009年,20岁的她再次从零开始,改练举重。

2016年9月9日,她在里约残奥会女子举重45KG级比赛中斩获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

在胡丹丹看来,残疾人、残疾人女运动员,一个哺育孩子的残疾人女运动员,她人生中经历的每一个角色都很艰难,但她从未在任何一个阶段轻言过放弃。

里约残奥会凯旋后,她又步入了另一个幸福的奋斗阶段——做妈妈。“看,这是我儿子,他叫大力,胖乎乎的吧!”儿子出生后,她给这个新生命取了个结结实实的小名儿。

今后,温柔和母爱留给儿子,独立和坚强献给赛场。“冠军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前辈的奋斗轨迹告诉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承霞:从农民工到全国人大代表

记者眼前的李承霞,面容清秀、个子瘦小,典型的“弱女子”形象。但正是她,生动演绎了“草根”逆袭的精彩人生故事。

李承霞,安徽巢湖人,今年39岁。

和许多农村孩子一样,李承霞因家庭贫困而不得不在14岁时辍学。那时候,赚更多钱是她最平实的梦想。

20岁时,她来到常州打工:“但是因为我没有文化、没有技术、没有体力,根本找不到工作”。

“那天,我拖着个蛇皮袋站在常州老三集团门口等老乡,遇到了当时的周厂长。周厂长说,试试吧,我留下你了。”

就这样,李承霞进入常州老三集团。进厂之初,只能打打杂。“我特别羡慕那些大师傅,他们上光荣榜,领导见到他们都是笑呵呵的。”

李承霞内心对学习技术有着强烈的渴望。“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多挣钱。打杂一个月收入只有300元,做技术工收入要多得多。可是厂里的管理非常严格,只能远远地看、偷偷地学。”

终于,在一次主动帮助技术员返工2000件不合格衣服后,她迎来转机,可以名正言顺地学习新技能了。李承霞珍惜机会,干得很拼命。她曾在4个月的时间里,每天从早上5点干到晚上10点。

这些年,国家对“技术蓝领”越来越重视,李承霞所在的企业也展开“标杆”竞赛。奋发向上的李承霞一直是大家无法超越的标杆——33秒上一个拉链,日产1000件,10年保持全厂最高纪录。

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李承霞频频夺魁,刷新了社会对缝纫工工作“低微”的传统认识。“技术改变人生,我证明了我自己。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技术、得到的荣誉,和金钱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完全不一样。”

这些年,她揽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盖奇杯”T恤衫制作技能大赛优秀奖、常州“名师高徒”优秀师徒等众多荣誉。今年1月又荣幸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此时的李承霞说,自己已不仅是代表自己,更是代表人民。深感压力的同时,也深感社会责任的重大,到了该尽心回馈社会的时候了。

文字:汪晓霞 唐悦 朱秀霞 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