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征程】淮安:"一岗多备" 激发农村干部队伍新活力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
来源:无线淮安  发布时间:2018-01-25 09:40:20

农村基层党建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淮安是农业大市,有农村基层党组织8200多个,占基层党组织总数的51%;有农村党员16万多名,占党员总数的56%。通过实施选人用人“一岗多备”、工作待遇“一酬多元”、产业发展“一地多品”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建“七个一”工程,淮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得这支庞大的队伍真正成为引领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和农民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2017年12月28日,淮安市涟水县大东镇施洼村576户村民拆迁全部签约完成,这一轮土地整理之后,施洼村可耕种面积达到了8500亩,一天之内就有不下10个村民来洽谈,身为施洼村党总支书记,孙中健忙得不可开交,面对大家高涨的承包意愿,孙中健却很冷静。有限的土地承包给谁?如何降低承包风险?这几天,他一边召集村两委班子讨论,一边对有承包意向的村民进行挨个摸底考察,路上不停地奔波,他的一辆面包车跑到了报废。“我的第一部面包车就在这个路上跑废了,天天就是出来转,现在这个车子,买了一年多一点点,已经开了四万多公里了,基本上都是在村子里面跑掉的。”孙中健说。

施洼村曾是远近闻名的三“多”村:土地抛荒多、干群矛盾多、村集体债务多,短短三年就换了五任村支书。不少人想到了从施洼村走出去的“能人”孙中健。那时,孙中健正在昆山一家大型企业任高管,家乡人多次恳切动员,终于将他"请"了回来。事实证明,这个“村书记”选对了。上任后,孙中健带领施洼村组建了全市首家农场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建成了绿化苗圃示范基地50亩,中药材示范基地60亩,芡实示范基地63亩,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了近2000元,施洼村一举甩掉了贫困落后村的“帽子”。

“我土生土长就是施洼人,对施洼这块土地很有感情,像土地承包、大棚蔬菜种植,这些在我们施洼都是开天辟地的事情,群众也看到我们实实在在地带领着他们发展,对我们支持的力度也很大,所以,我们对土地流转这一块很有信心。”孙中健说。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事实证明,一个“能人”支书选对了,就能激活一个村的发展潜能。然而近年来,农村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的青壮年人员长期在外务工经商,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难选、班子难配,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淮安创新探索“一岗多备”选人用人机制,重点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转业军人、退休乡贤中选拔村干部,并依托淮安干部选任管理大数据系统,按照村书记空缺岗位1:2、其他村干部空缺岗位1:1.5的比例建立健全村后备人才库。今年4月,金湖县面向本地户籍的大学生、退役士官、公安辅警"三类人员"统一公开招考村居干部,其中54人脱颖而出,赴各村居任职。

“现在大学生赴村居工作发展前景好,有上升空间,不但可以发挥自己所长,而且也可以返乡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金湖县黎城镇平安路社区居委会办事员章鹏说。

优秀人才招到了,如何确保他们留得住、干得好?淮安以县为单位,建立了"硬性基本报酬+弹性绩效考核+集体经济发展奖励+自然增长机制"的村干部报酬体系,严格按不低于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标准兑现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其他村干部基本报酬按照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一定比例核定,实行财政兜底,有效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使得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薄弱村表面上看弱在经济,实际上根子是在班子。淮安市‘一岗多备’着眼于提高农村执政基础这样的高度,通过一整套的配套措施,让村干部的来源更广泛,避免了村干部选拔在原有人员中原地打转的这样一个弊端,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多渠道地来解决村干部岗位吸引力问题,让村干部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真正抓住了农村党建的‘牛鼻子’。”江苏《党的生活》杂志社总编齐雪梅高度评价了淮安"一岗多备" 的先进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