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镇:“四个加法”推动区域党建“提档升级”
来源:张家港日报  发布时间:2017-12-13 10:30:24

  今年以来,大新镇党委在巩固已有非公党建工作基础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四个加法”,即“有形覆盖+有效管理”“线上点单+线下服务”“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党建引领+公益先行”,推动区域党建“提档升级”,筑牢党建“红色堡垒”。

​有形覆盖+有效管理——激发党建组织活力

  大新镇以五金和纺织两大传统产业为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现有非公企业282家,规模以上企业45家,其中镇属企业党组织20个、联合党组织1个、党员358名。但是非公经济越是快速发展,就越凸显非公党建工作存在的困难。比如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如何有为有位?企业主是否真正认同党建工作?党员如何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非公党建问题成为了摆在大新镇党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针对以上情况,大新镇党委从2014年开始,按照“区域化覆盖、专职化管理”的基本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非公党建工作的新手段、新方法和新路径。通过划分3个区域:大新镇工业集中区、新南区域、新北区域,分别建立区域党群工作站,设立专兼职党务工作者3人、党建联络员10人,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兜底覆盖282家非公企业;同时依托工作站,按照“资源共享”原则集约建成了14个区域性、开放性、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坚持条块结合,将工、青、妇、工商、税务、社保、安监、计生、司法等职能部门党建资源嵌入区域,带动形成“小区域”内的“大党建”。

线上点单+线下服务—— 激发党建载体活力

  90后女孩朱熙是大新镇工业集中区的专职党务工作者。2015年初,在 “互联网+党建”的春风吹入工作站时,朱熙便着手创建了“小西E站”微信公众号,动员区域党员进行关注,并开始推送起“每周微党课”,然而点击量却寥寥无几。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原来,区域内40岁以下的党员在总体党员中占比才只有39%,“互联网+”的思路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微信公众号”并没有“加”起和党员的联系。

  为此,朱熙开始给区域内所有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特别是不熟悉新媒体的老党员们推送简单的“红色”短信,有时是党员活动信息,有时是微党课学习。一开始“红信”并没有引起太多反响,后来,陆续有党员通过“红信”来咨询相关政策。

  “我们常常收到关于新市民积分政策、流动党员管理、参与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咨询,在一一解答的过程中,党员和我们的距离拉近了。”朱熙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给‘红信’设置了‘党章说’‘学讲话’‘法律小常识’等主题栏目,不定期在各栏目中加入党员互动积分环节,以此来提高区域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建立微信群、QQ群来联系党员,有时会在群里发布区域内企业的招聘信息和管理技巧,努力从服务党员到服务企业。”

  据介绍,大新镇依托区域党群工作站基本搭建了“非公党工委——区域党群工作站——专兼职党务工作者——党建联络员”的非公党建组织架构,区域党群工作站前期建设成效比较明显,但是区域党群工作站缺乏有效服务载体,成为了制约大新镇非公党建工作提升的难点。然而,“线上点单+线下服务”让企业党支部就能享受工作站提供的精准化服务,党员就能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每个工作站俨然变成了区域内的“党建服务超市”,受到“点单者”一致好评。

​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激发党建支部活力

  随着“叮”的一声,大新镇一家企业负责人收到了一条手机短信:各位党员好!上半年度区域化党员积分公示啦!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西E站”,查看今天推送的公示信息。点开微信,他开始皱起了眉头,因为企业党员积分排名都在最后。

  今年以来,大新镇党委以大新镇工业集中区党群工作站为试点,全面铺开了“区域化党员积分管理”,即针对大新镇工业集中区的28个企业党支部统一制定了党员积分细则,考核满分100分,基础项60分,加分项40分,其中基础项积分细则很简单也很明确: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的党员大会、党课或其他党日活动,每次5分。而区域化党员积分由工作站管理,基层党支部逐级逐项申报,每季度公示一次。

  大新镇党委并没有满足于党建服务载体的成功搭建,在区域党群工作站的运作过程中,站点常态化工作机制还不够明晰,区域党建并未真正盘活非公党支部,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亟待推进。

  “党员积分排名落后的原因,有很大部分是因为所在党支部不作为,”大新镇党委组织委员、非公党工委书记朱浩锋告诉记者,我们通过采取“区域化党员积分管理”,从党员学习、党员活动、党员建功立业等多个方面去引导和刺激企业党员的各类需求,通过积分细则基础项的设定,反向倒逼党员所在党支部切实担起落实组织生活、开展党日活动、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等责任。再结合之前全面实施的非公企业党建考核细则,从正面引导和激励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要制度化、规范化、项目化,要求业主书记和企业党务工作者切实担起相应责任。“双向”工作,从而实现企业党支部长效“自转”的目的。

党建引领+公益先行——激发党建文化活力

  今年6月,市委组织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优选了15个“同心·同行”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大新镇工业集中区党群工作站联合大新镇“蒲公英”志愿者团队创投的“柒号沙龙”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3月12日,应非公青年党员需求,大新镇党委依托区域党群工作站孵化了第一支“红字号”非公微社群——大新镇“蒲公英”志愿者团队。“柒号沙龙”项目旨在为在职党员打造一个参与志愿服务的加油站。截至目前,“柒号沙龙”项目已开展“关爱职工子女,共享亲子阅读”“‘净美家园·银杏树下’环保志愿行”“‘圆梦微心愿,幸福益企来’微心愿征集活动”等活动10余次。

  “党建”对话“公益”使公益组织增能不少。大新镇“蒲公英”志愿者团队最初只面向区域党员招募志愿者,随着影响力的提升,不少企业职工和其他青年加入进来,截至目前,团队共有注册志愿者263名,其中党员志愿者134名,在“友爱港城”网发布志愿活动105期,参与志愿活动超1500人次,团队的力量不断地壮大,服务对象也在不断地外延。

  “党建”对话“公益”不仅仅是对“公益”的增能,也是对在职党员的“充电”。在职党员参与公益活动,与志愿团队对接能够将先锋实践精细化、专业化。借助“蒲公英”这样的志愿平台,以及“同心同行·柒号沙龙”这样的载体,越来越多的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不仅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发挥,也实现了党员志愿者从分散服务到团队式服务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