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在线
“苏州好人榜”揭晓,入选者是一位张家港人!
来源:文明张家港  发布时间:2017-11-13 17:08:19
特别提示:乐余镇的朱建国,坚守乡村“爬格子”30多年,用带着泥土芬芳的文字传播我们身边的好故事。多年来,在他笔下“诞生”了多位中国好人、省道德模范。

11月9日,苏州市文明办揭晓

2017年第五期(第一批)“苏州好人”名单。

张家港市朱建国光荣上榜!

乐余镇的朱建国,坚守乡村“爬格子”30多年,用带着泥土芬芳的文字传播我们身边的好故事。多年来,在他笔下“诞生”了多位中国好人、省道德模范。在他的呼吁下,多个窘迫家庭走出困境,贫困学生叩开大学校门,志愿团队不断壮大。

一起来看一看朱建国的故事吧~

一座房换一部电话

1981年的一场台风席卷苏南大地,男女老少奋力抗灾,朱建国被这种守望家园的情怀打动。于是,他记录下现场极强的新闻发至《苏州日报》,从此与文字结缘。80年代初,安装电话成本很高,为发时效稿,他用省吃俭用准备盖房的4800多元安装了一部座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带着泥土的芬芳文字变成了横平竖直的铅字,变成了人们在广播里时常能听到的声音。

▲朱建国(左一)采访中国好人金小华

用“忙”充实人生

1990年调任乐余镇宣传文明办,每天忙得像陀螺,但他却自嘲地说:时间就像拧毛巾,只要使劲拧还是有水滴的。1990年,孩子还小需要照顾,责任田要种,他没法顾及。为了让丈夫全身心工作,妻子只好放弃在市区年薪不错的工作。为写稿子,他时常走路在思考,吃饭、干家务在琢磨,有时半夜灵感乍起,便奋笔疾书到天明。由于常年从事脑力,他30多岁时就患了失眠症,每天晚上靠服药入睡。多年来,他采写的《农民进城调研,干部下乡种田》《袖珍母亲演绎人间大爱》等稿件先后斩获国家级、省级新闻奖。在他笔下“生”出了多个中国好人、省道德模范。凭他文字的呼吁,有多少个窘迫家庭走出困境,多少个贫困学生叩开大学校门,又有多少个志愿团队由小到大……他多次获苏州市、张家港市优秀宣传工作者。曾在乐余镇机关工作过的一位领导这样评价朱建国,说在他身上有“三做”值得人们学习:做人诚实、做事认真、做文出彩。正因为如此,不少人碰见他不叫朱主任,而是尊称他为“朱老师”。一来他是人们公认的“乐余通”;二来作为乐余镇的“一支笔”,对年轻后辈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写作经验。

朱建国(右一)采访全国自强不息模范施玉其

他欠“债”太多

​2014年冬,道德讲堂走村企,连续奔波的他有一天晕倒在讲台上,眼眶磕在凳边上,被送医救治,缝了10多针。第二天,他回来了,说:“轻伤不下火线”。由于久坐,2015年在医院做前列腺炎手术,需静养3个月,而他却只休了40天。去年9月底,妻子在上海做大手术,他只利用了国庆七天假期。女儿哭着央求说:“爸,你留下照顾妈妈吧,我到单位上班,你也得为我想想吧……”“镇上几只创新案例要写,几个活动要搞,几份总结在催……”于是父女俩在医院走廊里抱头痛哭。第八天他就匆忙赶回岗位。

有人问朱建国,“你曾是广电站的负责人,年薪还蛮高,而写作这么苦,报酬又不多,你不觉得亏吗?”面对人们不止一次的提问,他总是坦然地说:“做一个‘土记者’,能站立潮头,为时代鼓与呼,为群众呐与喊,这是我人生最有价值的事。

三十余载笔耕不辍,一支妙笔书写人生厚重 ,一份坚守诠释敬畏精神。他虽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在小人物心中有大格局,点点滴滴的文字里有热爱乡土的温情,农村翻天覆地的文明进程中有他执着无悔的奉献。

张家港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