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在线
13亿中国人都喜欢收藏的一幅画,竟然是他画的!
来源:艺术新青年  发布时间:2017-11-14 09:25:10
特别提示:刘文西以画领袖画而出名,他一生画了大量的毛主席像,他画的主席像,连毛主席本人都夸赞不已。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大师,他穿着朴素,有一身标志性的装束,服装偏爱淡蓝色,总是戴一顶蓝色的帽子......并不是赵本山。

他是一位画家,我们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有他的作品。

 

▲他就是黄土画派的领军人物——刘文西。

对于刘文西的朴素装扮,还曾闹出一个笑话。事情是这样,根据画家田黎明的回忆,一天,装扮朴素的刘文西走进了水墨写生课,他和同学们打招呼说进来看看,一位同学看他个子不高,手里提着个土包包,误以为是江西卖毛笔的,就说:随便看,随便看。后来一位同学发现了这个人似乎很面熟,又不确定是不是刘文西,于是就小心翼翼的问:同志贵姓,刘文西说姓刘。于是同学们赶快请他上座,诚惶诚恐,并热情邀请他晚上给同学们上水墨写生课。

刘文西以画领袖画而出名,他一生画了大量的毛主席像,他画的主席像,连毛主席本人都夸赞不已。1957年,他在陕北写生,从老乡口中得知了许多关于毛主席的故事,一天,他在延河边写生,看到一位老农赶着一群羊走来,老农的装扮让他想到了毛主席在陕北与老农交谈的情景,他遂拿起画笔,创作了他的成名作《毛主席与牧羊人》。

潘天寿看了这幅作品,欣然题词:延安之晨。1960年,这幅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毛主席看了后说:“文西画我很像,他是一位青年画家。”

刘文西的主席像没有把领袖神话,而是通过多方面的视角,通过不同的事件和情节来展现毛主席与群众的紧密联系。

由于他画的主席像出名,因此在第五套人民币设计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就找到了刘文西,并给了他一张主席的照片,希望他来创作主席像。

刘文西一开始并没有接受这个任务,因为银行工作人员给他的照片并不理想,他拿着放大镜仔细查看照片的细节,观察到这张不是原片,"照片显得模糊不清,某些细节还经过一些修改"。后来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找到了原片后,刘文西才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他接到这个任务后,深感责任重大,全身心投入创作,用了十天的时间,画出了这幅领袖像。他的这幅画稿送审后,得到了中央领导及专家们的一致肯定,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人民币上的5元、10元、20元、100元上的毛主席像就来自于他的画稿。

▲人民币素描主席像原稿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 刘文西认为“100元人民币上的主席像完全保留了我原稿的神韵。”

这是因为“画像出来后,共有10个制钞厂的能手刻了多个版本,这幅画是一幅素描,有时候刻版差一根线,人物的神韵就差很多。”刘文西选了最像原作的一张,最后用于印制了100元人民币,其余的用于50元、20元等面值的人民币。

因此100元的人民币与其他面额的主席像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喜欢找不同的小伙伴们有用武之地了。

小编从钱包里拿出两张毛爷爷,仔细看了半天,才找出两处不同的地方,一个是纽扣的纽扣处开口的大小和位置,二处是主席耳垂的大小,100元的耳垂明显要比50元的大一些。

我们说回刘文西,他1933年出生于浙江的小山村,1953年进入浙江美术学院,曾经受到潘天寿的教导,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美术学院,在美术教育的工作岗位上直到退休,曾担任中国美协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等社会职务,退休后,仍然坚持创作,创立黄土画派,成为黄土画派的开山大师。

他除了画领袖画,普通的农村老百姓也是他描摹的对象。他非常注重写生创作,从1957年,三十多年的时间,他去陕北48次,陕北成了他的创作基地。

1964年,他创作的《祖孙四代》深深震撼了画坛。他用粗犷有力的画笔塑造了黄土高原上祖孙四代的形象,这幅画也以“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人物塑造的生动性和笔墨技巧的开拓性”确立了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退休后的他仍然笔耕不辍,就在他今年85岁高龄的时候,他终于完成了花费了十三年的时间创作的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

《黄土地的主人》这幅画全长102米、高2.1米。由《黄土娃娃》《陕北老农》《米脂婆姨》《绥德的汉》《麦收场上》《喜收包谷》《葵花朵朵》《高原秋收》《枣乡金秋》《苹果之乡》《安塞腰鼓》《横山老腰鼓》《红火大年》共计十三个部分组成,画面以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为题材,表现的是黄土高原上勤劳朴实的乡亲们,他画的人物生动传神,其中一些劳动场景还是能勾起童年的回忆。


张家港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