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残工委:让残疾人公平共享发展成果
来源:张家港日报  发布时间:2017-10-19 14:51:25

“十二五”以来,市残工委始终把改善残疾人状况作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按照“先预防康复、后保障服务”的总体思路,以完善“四位一体”(政府履职兜住底、社会关爱献爱心、家庭赡养尽义务、残疾人自强不气馁)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较好地提升了残疾人的获得感。我市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全省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县市、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残疾人健康公平》项目在第五届世界健康城市联盟大会上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健康城市创新发展奖”。

△苏州市副市长聂飙视察我市残疾人之家。

“有爱无碍”残障儿童演讲比赛暨无障碍学校揭牌仪式。

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指导工作。

残疾人“互联网+”就业创业现场会。

康复体育进家庭。

残障人士公益相亲会。

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  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康复权利

康复是残疾人的基本权利。市残工委从残疾人康复需求入手,优化康复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率先实施儿童健康保障工程。 2012年,在全省第一个设计出台了《张家港市儿童健康保障工程实施意见》,建立了市儿童康复基地,为全市0~6岁儿童提供视力、听力、肢体、智力等免费筛查和检测。2012年5月份以来,共开展功能筛查36万余人次,对检测出有功能障碍的儿童给予早期干预康复治疗,并提供转介服务和康复救助,从而有效控制和减少了我市儿童残疾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残疾儿童的生活质量。

率先实施机构康复救助服务。2013年,为保障残疾人人人都享有康复权益,出台《张家港市少年儿童机构康复及成人机构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在全省率先制定统一的机构康复救助项目和救助标准,率先对成人肢体康复实施救助,取消了低保、非低保的差别康复救助。2015年,出台《张家港市定点康复机构认定暂行办法》,明确了一系列康复机构运行标准、服务规范、硬件设施等,并对相关康复机构进行综合评估验收。各康复机构以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为重点,不断扩大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覆盖面,31项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项目中29项已经开展。

率先实施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和辅具适配。2013年,在前期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实施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每年为100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居家无障碍改造和辅具适配,共完成改造3226户。从2016年起,启动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每年对新增的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进行改造和辅具适配,2016年完成改造237户,2017年已完成改造130户。2017年6月,我市出台了《张家港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实施办法》,制定了《张家港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产品目录》,积极开展精准辅具适配。通过无障碍改造和辅具适配,较好地改善了我市残疾人的居家生活质量。

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  努力增强自强自立融入本领

鼓励、引导残疾人自强自立、融入社会不是一个简单的思想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涉及残疾人一生成长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市残工委在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融入社会方面进行了系统思考,在夯实基础、用好平台、拓展渠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夯实基础。接受知识教育、满足康复需求、获得技能培训是残疾人融入社会、自强自立的基础和前提。一是促进教育公平,打牢残疾人就业创业基础。将残疾少年儿童的教育纳入我市均衡教育发展规划,所有残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享受免费教育,大学(含)以后的教育享有专项补助。二是注重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与人社、民政等部门组织残疾人开展了电脑基础知识、网页制作、刺绣等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了残疾人就业水平。

用好平台。一是充分发挥福利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主阵地作用。2013年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福利企业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实施办法》,明确了福利企业一系列的优惠条件。今年6月起,福利企业残疾职工退税标准由每年35000元/人提高至93000元/人。目前,全市68家福利企业集中就业残疾人2000余人。二是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残疾人创业优惠扶持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目前全市共有100余名残疾人成功自主创业,涌现了一批像“全国自强模范”施玉其同志一样自强不息、身残志不残、富有爱心的企业家。

拓展渠道。探索“互联网+电子商务”培训模式,助力残疾人创业就业。去年5月,我市在塘桥镇召开了全市残疾人“互联网+”就业创业现场会,邀请残疾人创业代表钱晓春为全市30余名残疾人介绍开办淘宝网店的实战经验,并组织残疾人实地参观“蔚蓝园艺”花卉种植基地。

丰富残疾人文体活动  不断提升残疾人自信力和活动参与率

开展残疾人文体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对于增强残疾人自信心、提高残疾人社会参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市残工委积极推进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让残疾人融入社会幸福生活,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公共服务均等化。2013年开始,先后投入3万余元购买了800余册盲文读物和12套盲人上网软件分发至各镇(区),盲人阅读阵地由市区向镇(区)延伸。2017年启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为残疾人尤其是为不易出户的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体育服务。目前,全市各镇依托老年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等载体均建立了残疾人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棋牌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满足了残疾人群体的文化需求。

文娱活动常态化。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节日期间,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庆祝残疾人自己的节日。每年组织盲人听音乐会、“看”电影,组织盲人定向行走培训;依托村(社区)、学校、福利企事业单位和残疾人协会组织,开展残健融合、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残疾人的文化生活。

体育比赛专业化。去年,我市参加了苏州市第十四届体育运动会残疾人组比赛,比赛人数、参赛项目、比赛成绩均比上届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我市每年都举办残疾人羽毛球、乒乓球、棋类等单项比赛,每四年举办一届综合性残疾人运动会。运动员们用他们的行动,展示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身残志坚、敢于拼搏的顽强精神。

文化作品精品化。市残工委组织开展残疾人摄影、书法、聋人舞蹈、绘画等专业培训。残疾人书法、摄影、书画作品,多次在苏州残疾人作品展上获得奖项;聋人舞蹈队表演的《青春韵律操》在苏州市残疾人文化艺术展评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在苏州市第三届残疾人社区型兴趣团队(小组)展评活动中,我市智障儿童表演的健美操《You are my sunshine》获一等奖。市电视台(电台)创作的反映盲女陈慧姣追求美好人生的微电影作品《逆光》,在全省残疾人微电影公益广告和歌曲比赛评选活动中获得“最佳作品奖”“优秀编剧奖”等奖项;积极帮助残疾人圆梦,为蒋义达、钱毅、周胜宇等残疾人举办了书画展,帮助盲女陈慧姣和肢残人黄芳分别出版了诗集《春暖花开的日子》和散文集《有一种爱叫行走》,在社会上引起高度关注。

强化宣传引导  不断优化环境提升服务品牌

近年来,市残工委将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作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壮大助残志愿服务团队,完善助残服务体系,打造助残志愿服务品牌,营造良好的扶残助残新风尚,

大力营造扶残助残良好氛围。2016年“全国助残日”期间,我市举办“有爱无碍”全国助残日特别展活动,该画展展出的80余件绘画作品是6名自闭症儿童和10名听障儿童在市特校和美术馆老师精心指导下,经过一年时间完成的。该项目于今年5月被文化部评为优秀公共教育项目。今年“全国助残日”期间,我市举办了“有爱无碍”残障儿童演讲比赛暨无障碍学校揭牌仪式,22名听障、孤独症、肢体儿童的成功演讲和残疾学生的才艺表演,展现了我市残疾预防和康复工作的成果。

不断规范助残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政府主导、各方协作、社会参与”的助残志愿服务发展机制,依托民政、妇联、共青团、文明办等职能部门和社会化组织共同协作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助残志愿服务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的模式,依靠低龄老年人、退休教师、退休医生、有专业技能的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等资源,广泛提供康复医疗、送医送药、就业指导等服务。

努力打造助残志愿服务品牌。去年9月9日,我市在锦丰镇召开张家港市志愿助残服务现场推进会,各区镇残联交流了助残志愿服务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助残志愿服务的规范化。今年3~11月,启动了“读书点亮人生——残疾人读书关爱项目”,为残疾人提供送书上门、读书交流、读书征文、无障碍视听阅读等服务,组织残疾人听音乐会、看歌舞剧等,进一步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有效推动了我市书香城市建设。举办两期残疾人专职委员暨助残志愿者骨干培训班,有效提高了专职委员和助残志愿者的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