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新市民事务中心:奏响新市民服务管理的“和谐乐章”
来源:张家港日报  发布时间:2017-10-16 13:26:57

时光的脚步匆匆,历史的年轮即将指向一个新的起点。

回眸过去,我市新市民服务管理工作以党建为引领,创新不断、亮点频闪:坚持强本固基,提高服务大局水平;强化信息化建设,打造服务管理“微模式”;创新积分管理,加速新市民“同城化”步伐……

五年创新突破,五年矢力改革。这一份让港城新老市民满意的亮丽答卷,深刻诠释了市新市民事务中心全体人员投身港城发展的责任与担当,也切实体现了他们惠民为民的浓浓民生情怀。

出租屋安全隐患排查。

新市民事务中心主任闻振平走访积分窗口。

微信扫码,出租房信息一目了然。

协管员培训班开班。

精细化管理,夯实社会稳定“压舱石”

7月28日下午,市新市民事务中心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实地检查工作组成员朱美红、许芹、王烨娇来到塘桥镇鹿苑刘村村开展出租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在一家塑料粒子厂检查时,发现该厂是人员住宿与生产、仓储在同一建筑内的三合一场所,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且存在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低于12平方米,擅自改变房屋性质等情况,于是当即将这一情况登记下来,并指导督促企业负责人进行整改。

这是市新市民事务中心和市公安局联合开展的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实地检查的一幕场景。根据上级部署,市新市民事务中心以“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转段为契机,联合市公安局开展集中攻坚行动,分组、分片区对全市出租房屋进行全方位检查。

“集中攻坚行动重点检查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底数是否清、信息是否及时登记、出租房屋安全隐患排摸是否到位等。”市新市民事务中心主任闻振平表示,经过两轮的联合检查,一些新出现的隐患以及漏采的信息都已经得到掌握,并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对接,一些整改工作也在跟进。

开展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出租房屋登记等工作是市新市民事务中心的一项基础业务,也是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一项重要内容。市新市民事务中心紧紧抓住信息采集、跟踪管理“两大环节”,牢牢把握房屋出租和单位用工“两大关键”,组织开展流动人口调查摸底和出租房屋等流动人口落脚点集中清查整治“两大行动”,对全市流动人口进行走访核实,准确掌握全市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基本情况,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发挥积极作用。2012年以来,通过强化管理,共提供线索协助破获各类治安刑事案件2670起、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988人、协助取缔“四黑四害”场所466 家。

目前,该中心已经在全市建立了201个新市民服务站,实现市、镇(区)、村(社区)三级服务管理网络体系纵深化运作。在此基础上,组建一支由960人组成的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队伍,负责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出租房屋管理和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并通过建章立制,强化专项检查,形成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信息化建设,叩开“智慧治理”的大门

今年3月,“流动人口大数据应用平台”开发成功并上线运行。这个平台根据职能部门的需求,对汇聚整合起来的人社、水电气、网吧、就医、房屋中介、物流等社会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并实时推送给相关职能部门,实现了流动人口数据的深度应用,有效推动了新市民服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

这一平台是我市新市民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又一个新成果。 张家港流动人口近70万人,人口体量大、流动性强,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管理难题?信息化建设是市新市民事务中心给出的答案。2009年,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工程的全面启动拉开了我市新市民服务管理信息化“蝶变”的序幕:

2013年,依托于出租户数据库,我市在全省首创了出租房屋分色管理新举措,并开发出与之配套的出租房屋平面地图管理系统,集图数互动、人房互查、信息互通“三位一体”,提高了服务管理工作完整性、准确性;

2014年,我市又在省内首开先河,将二维码技术运用到新市民服务管理工作中。给每套出租屋制作一个印有二维码的特殊“门牌”,只要“扫一扫”就实现了对出租房屋和新市民信息的实时动态管理;

2015年,该中心又利用二维码技术积极拓宽服务内容,将二维码与近年来建立的数据库进行绑定,延伸出了个人居住信息申报、帮你找房、帮你找工作、新市民积分查询、走失人口查询、通知公告政策法规六大服务模块,将新市民服务管理工作搬到了“指尖上”;

……这一项项信息化建设成果不断刷新着我市新市民服务管理的成效,将服务工作延伸到最前沿。“如果仅靠传统的管理手段、服务方式,根本难以满足新市民的需求。”闻振平认为,“信息化”的引入为新市民服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契机和新动力,有效拓宽了新市民服务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同城化”服务,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

2012年,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实施新市民积分管理;2013年起,将商业保险机制引入新市民救助领域;积极完善保障机制,大规模开展宣传教育工作……5年来,一系列针对新市民的服务保障举措不断推陈出新,让港城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新市民积分管理的实施是我市在加快新市民同城化待遇上一大创新举措,让更多新市民与本市户籍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可以入读公办学校、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帮助新市民融入张家港。目前,全市36499 名新市民子女凭积分获得入读公办学校资格,42000名新市民子女获得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格。

与此同时,市新市民事务中心还以民需民困为导向,不断加大对新市民的帮扶救助力度。2013年起,我市将商业保险机制引入新市民救助领域,在全省率先推出新市民意外保险项目,市政府每年出资200余万元,为符合条件的新市民购买意外保险;建立新市民原籍自然灾害帮扶机制,针对“5·12”汶川地震、“4·20”雅安地震、“8·3”鲁甸地震、盐城“6·23”龙卷风袭击事件中的受灾新市民家庭进行援助,累计发放补助金230余万元,组织捐款捐物共计680万元;2016年,我市出台《张家港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将符合条件的新市民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今年10月,市新市民事务中心举办“新市民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这是我市新市民法制教育的“传统节目”,自2006年开展以来,今年已是第七届。近年来,市新市民事务中心以提升新市民素质为主线,大规模开展新市民宣传教育工作,如“新市民法制教育大讲堂”、法律知识专题讲座等,还建立了各级新市民法制学校252所,组织开展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健康知识讲座等各类培训班537期,新市民受教育人数达46.8万人次。

新市民共进协会和住房出租管理协会的成立,为全市新老市民的融合搭建了平台,依托于政会互融的模式,实现了让新市民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也促进了新老市民和谐融合。目前,全市共成立新市民共进协会分会35家,会员近6000人。全市267个行政村(社区)建立房东分会200个,会员6万余个。

提振“精气神”,锤炼队伍凝聚力战斗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新市民服务管理工作的根基所在。近年来,新市民事务中心坚持一手抓“软实力”建设、一手抓“硬作风”建设,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显著增强。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能力水平是队伍建设的核心。该中心着眼培育队伍的大局观、和谐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党章党规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机关纪律作风教育整顿、优秀家训(家规)家风故事征集和《崔根良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集中观看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强思想、优作风,不断提高干事创业、履职尽责的工作热情。同时,该中心积极开展集中学习培训、岗位技能比武、课题调研等活动,组织一线、二线协管员进行业务测试和技能比武,切实提高队伍的实战能力,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素质保障。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队伍建设的准绳。该中心通过持续强化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有效推动了队伍效能的节节攀升。如建立完善协管员绩效考核细则,以检查促落实,以考核促成效,激发队伍的工作活力;制定了协管员管理实施办法,对工作职责、招录用、工作制度、日常管理等内容进行明确,进一步规范队伍管理;修订完善协管员休假制度,开展常态化健康体检,实施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为全市900名协管员购买团体意外伤害险,保障协管员合法权益。同时,

今年8月3日和24日,该中心先后组织一线协管员代表、协管员队长代表、部分派出所分管负责人召开座谈会,重点围绕加强工作人员素质提升和考核管理等内容进行交流,一些针对性、可行性强的意见被一一记录下来。“我们将充分参考这些意见建议,让系列规章制度更科学规范、行之有效。” 闻振平认为,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能逐步构建起配置科学、程序规范、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让每个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有“规”可讲、有“纪”可循、有“尺”可量,使队伍更具活力、工作更高效、管理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