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吹响均衡发展先锋号 书写优质教育新篇章
来源:张家港日报  发布时间:2017-10-10 08:38:33

“十二五”时期,我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张家港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继续秉持“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发展战略,推动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率先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

成为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

市委书记朱立凡、市长黄戟慰问我市教书育人楷模。

教育系统开展“百校千师万家”大走访活动。

创新实施优质师范生签约与培养工作。​

在全国率先实施“四点半学校”建设全市小学全覆盖。

加大投入,提高办学水平

“十二五”以来,全市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达144.09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125.37亿元。全市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和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8%和12.6%。各级各类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教师工资和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均实现同步增长。帮困助学体系进一步健全,累计发放各类减免、资助金1.07亿元,教育公平普惠的力度持续增强。

全市累计新建、改扩建学校55所,涉及校舍面积79.7436万平方米。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改薄”工程,全面落实对城乡47个项目学校的改造工作,竣工校舍建筑面积达3.96万平方米。优化全市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100%独立建制的中小学完成百兆光纤接入互联网及城域网的升级工程,100%的中小学建有学校门户网站实现“校校通”,100%的中小学教室实现多媒体“班班通”。部分学校成功搭建了虚拟云桌面计算机教室,微格教室或“未来教室”建成率达25%。

2013年,率先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

协调发展,健全教育体系

“十二五”以来,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100%,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9.6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71.65%。建成了从专科生、本科生到研究生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幼小衔接教育、中高职衔接教育、中职、本科衔接教育及普职融通等衔接教育进一步推进。100%公办幼儿园建成苏州市级以上优质幼儿园,100%义务教育学校建成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100%公办高中建成省四星级以上高中,100%公办职中建成省三星级以上高中,100%民办新市民子女学校通过苏州民工子弟学校提档升级工程验收。率先实施新市民子女积分入读公办学校制度,累计为新市民子女提供学位近3.5万个。初步形成优质均衡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成为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市)。

全面推进,深化素质教育

以开展中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工作得分蝉联全国同类城市之首。改革课程课堂。建立了教研员蹲点学校调研制度,研讨、改进课堂教学;连续18年举办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围绕优质轻负的高效课堂,各学校均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课程引领,建成5所省级课程基地、10所苏州市级课程基地、4个省级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3个苏州市级义务教育改革项目。加强综合实践教育,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成功获评全国示范性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镇中心少年宫、学校少年宫、新市民子女学校少年宫三个全覆盖。“阳光体育”蓬勃开展,三大球联赛和辩论赛等活动全面推进。获评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累计22所学校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艺术教育有序开展,科技教育深入实施,全市中小学生累计获国家级科技奖项612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现国赛、省赛一等奖“八连冠”。 普通高考成绩和职业学校对口单招成绩多年位居苏州前列。

锐意改革,提增教育活力

创新工作载体,深入实施师生文明礼仪和“5+X”好习惯养成教育,全面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创新办学机制,开展“美丽学校”建设。成功组建了3个教育集团和14个学校联盟,实现了教育集团化、联盟化办学公办学校全覆盖。各集团、联盟在教育管理、师资建设、课程开发、社团建设等领域开展了合作与探究,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广泛辐射,相关经验得到教育厅和教育部的高度肯定。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促进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开放合作迈出重大步伐,建办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与美、英、法等多个国家知名高校开展了多领域合作。全市普通中小学有境外友好学校的比例增至31%。

优化机制,锤炼一流师资

树立师德表率和教书育人先进典范,连续4年举办“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拓宽招聘视野,适度放宽教师招聘年龄限制和户籍限制,严格规范招录程序,切实遴选优秀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依托“港城英才计划”优惠政策和“校外专家”柔性引进人才配套政策,累计引进紧缺人才13名。创新实施优质师范生签约与培养工作,动员41名本市籍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211”以上重点师范大学,并实施跟踪培养,为扩充优质教师队伍开辟了新思路。加快名师培养步伐,通过搭建特级教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建设教师发展国内外研修基地等多种途径,推动城乡之间和公办、民办之间教师一体化发展。目前,全市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30.25%,职业类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6.16%,“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特级教师、苏州市教育名家达41名。健全支教、小区域流动、跨学段交流、联盟化办学互动、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完成农村学校服务期等多形式的教师交流机制,全市义务教育学段教师流动比例占符合条件教师总数的15%以上。

创新载体,促进城乡惠民

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四点半学校”建设全市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及民办新市民子女学校)全覆盖,学校、社区、家庭三方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小学生无人看管、离校离教的社会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创新开展机关干部访百校、学校行政访千师、学科教师访万家“百校千师万家”走访调研活动,成功搭建了机关、学校、教师、家长沟通交流的立交桥。实施“校园引领文明工程”。在全市中小学着力推进诚信培育、书香校园、志愿服务、幸福家长驿站等四大行动,为进一步提升全体师生的文明素养和校园文化品质、引领社会风尚搭建了良好平台。开展红色引领“333”提升工程。以全市教育系统党员、教师和干部3支队伍建设为抓手,旨在通过3年时间,实现教育系统党员做“教坛先锋”、教师做“美德园丁”、干部做“杏坛公仆”3个目标,全面优化教育政风行风。目前,全市各学校已向所在教师、党员发放各类标准卡超过5万张,市委教育工委向全市各校长、书记发放各类标准卡超过1万张。该项工程被市纪委列为“金点子”培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