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在线
【宣言评论】把握好“守”和“变”的关系
来源:中国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6-01 09:51:04
特别提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这些年,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日益加深,追溯文化源流,瞩望文化振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很大进展。

——二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这些年,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日益加深,追溯文化源流,瞩望文化振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复古泥古、重表象轻实质、庸俗化功利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把握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和“变”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基本方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世代传承积淀,又在不断推陈出新中赓续绵延。“两创”方针与我们党倡导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同时又结合新的时代要求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是我们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开关,也是新形势下处理“守”和“变”关系的科学指南。“两创”方针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二为”方向深刻回答了文化发展的目标方向问题,“双百”“两创”方针深刻回答了文化发展的路径方法问题,三者都是管根本、管长远的,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怎样“守”和怎样“变”,归结起来就是,“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扬弃继承,就是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坚持不忘本根、辩证取舍,有鉴别地加以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守住中华文化本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只有扬弃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充分挖掘,价值才能充分显现,生命力才会充分激发。转化创新,就是着眼服务当代、面向未来,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开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充分弘扬,为今人所取、为今人所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只有适应深刻变化的时代和日新月异的中国,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文化支撑。因此,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传统文化,都要突出实践标准,主要看能不能解决今天中国的问题和需求,能不能回应时代的课题和挑战,能不能转化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有益精神财富。只有通过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文化,有利于助推社会发展的文化,有利于培育时代精神和时代新人的文化。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必须打牢“一个基础”、抓好“四个融入”。“一个基础”,就是做好研究梳理这项基础工作,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精华。利用比较充裕的物质资源、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摸清我们的文化家底,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在浩瀚的文化遗产中把那些具有代表性、富有当代价值的文化内容挖掘出来,使其中的精华闪亮起来,而不是重复搞规模浩大、大而全的古籍编纂工作。“四个融入”,就是融入国民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进入课堂教学和教材体系;融入道德建设,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化资源,进行合乎时代精神的阐发运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将其纳入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融入文化创造,加强对传统文学艺术的扶持,积极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提炼题材、激发灵感、汲取养分,使当代文艺创作具有更加鲜明的中国风格;融入生产生活,强化实践养成,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融入到人们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弘扬中国传统建筑美学,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宣言)

张家港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