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科联开展“社科学者走基层(2023年第2 期)”活动
来源:今日张家港  发布时间:2023-11-22 09:18:00

10月20日,张家港市社科联组织开展了“乡村振兴与片区化发展”社科学者走基层活动,带领农业农村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从书桌案头,走向田间地头,沉浸式感受乡村振兴新风貌。专家们走进昆山市长云村、祁浜村,考察片区化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成果,走进常熟市沙南村、新桥村、小义村,学习农房翻建和宅基地管理宝贵经验。

昆山市锦溪镇长云村通过发展“稻鸭共作”模式,提升了农业的生态价值,还实现了“一田多收”,让普通稻田变成“致富田”;在此基础上,长云村形成“新农人”引领“美丽经济”、村干部破解“富民密码”、“原住民”主动“共治共享”的富裕生活新局面。

昆山周庄镇祁浜村曾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没有产业经济,被认定为昆山首批经济薄弱村。近年来,该村紧抓全域旅游的机遇,积极打造“香村·祁庄”特色旅游品牌,实现了华丽蝶变。

常熟市沙家浜镇沙南村裴家庄创造性利用拆除厂房腾出的建设用地,探索开展整村归并移位翻建。目前,整个区域40户农房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节约土地指标23.92亩,节约率达53%,满足了村民住房需求、优化了农村规划布局、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

常熟市古里镇新桥村的“组团连片翻建”模式,通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和统一施工,村庄的整体风格得以保持一致。这不仅满足了农民的生活需求,也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常熟市虞山镇小义村在归城区域完成了常熟市首个“组团式翻建”示范试点。目前,整个区域建房已全部完成,配套基础设施、绿化景观工程已全部到位。走进归城可以看到昔日的消防隐患“高发地”和环境脏乱“重灾区”已经成为常熟“千村美居”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张家港农房翻建如何借势新政策实现“旧貌焕新颜”

市人大常委会  顾彩萍

村民建房意愿是农房翻建的前提与决定性因素,要重点从四个方面着手,有效激发群众意愿,在全市形成优化农居、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良好氛围。 

一要强化规划引导,为农房翻建提前预留空间。镇村在村庄规划中要制定农房建设专项方案,包括整村组团翻建和异地规划新建,合理确定农房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确认农居建设实施范围、规模、时序和空间需求,为后续村基础配套、村内道路、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安置等提供规划引领。对出宅规建点位,要尽量选择交通便利、紧邻镇区的区域,同时规划好集中停车位、菜园、配套基础设施等,尽可能满足百姓多样化需求。要进一步推行“美丽乡村设计师”行动和“驻村设计师”服务,引导村民优化农房平面布局、户型、建筑风貌等规划设计,充分融入当地文化、苏式园林、水乡古镇等江南文化因素,建成外观漂亮、内涵丰富、配套完善的苏南“最美农房”。在“三区三线“划定方案中,优先保障3-5年内农房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作为新政策实施的配套。

二要加大扶持力度,用更优惠的政策激发建房意愿。调动百姓翻房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完善政策,这方面周边县市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参考。如资金方面,昆山市试点银行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贷款产品,同时继续推进农村建房贷款,累计发放1.6亿元。2023年,昆山市财政预算安排超过2.5亿元用于支持开展特色田园乡村、美丽村庄等农村人居环境相关建设;常熟市把农房翻建纳入“千村美居”工程,自2019年以来每年投入1亿资金,已连续投了5年;江阴市依托国资平台成立乡村振兴公司,作为“美丽农居”建设平台,用市场化手段筹措资金。

三要拓展农房功能,把农房翻建融入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要把农房翻建与特色康居示范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农文体旅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农房多样化功能,增加翻建利用价值,把农房从“日用品”变成“投资品”,获得再生资源收益。如金港街道把农房翻建纳入全市“长江之境“乡村振兴4+N示范片区”建设,依托长江村殷家埭郁金香花海和在建的长山村茶文化优势,把农房打造成文化景观;2023年6月规划的“江海第一湾”乡村振兴片区,将统筹江海第一湾、长江农科农创、长江古镇、长江圩田等资源,把农房打造成各具特色的“江景民宿”,为市民提供“三分菜畦,围炉煮茶,聊解乡愁”的理想场所,这些做法可在全市推广。

四要探索宅基地改革,通过闲置宅基地流转打通农房流通渠道。为有效利用好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昆山市出台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暂行办法(试行)》,形成了“农房合作社组团盘活、集体企业合作盘活、土地流转整体盘活、村民自行流转”多种宅基地盘活利用方式,仅北部阳澄湖片区、南部水乡片区就盘活利用1300余宗宅基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我市各地也在结合实际探索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路径,如大新镇中山村通过升级改造闲置住宅,打造“田园学舍”红堡阵地,凤凰镇双塘桥肖家巷依托“河阳”文化、“非遗民俗”文化主线构建“旅游+产业”体系,南丰镇海坝村改造农房打造“芦苇乡村”美丽村庄,乐余镇联丰村探索宅基地退出机制,以危房残值补偿方式引导农房退出闲置农房。政府部门要努力搭建农房与市场对接平台,引导农民将多余或闲置住宅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养老服务、村民议事厅、创意小屋等新产业新业态来增加收入,只有打通了闲置农房 利用渠道,让百姓看到农房的增值收益,百姓农房翻建意愿才会真正得到激发。


昆山、常熟两地农房改造的实践探索及有益启示

市委党校:付辉辉

市政协:朱育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此大的背景下,张家港如何加大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的力度,昆山、常熟两地(片区化)改造的探索实践,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一要以理念创新为引领,科学制定实施农房改造专门规划。昆山常熟两地农房改造之所以力度大、成效好,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千方百计整合农业农村资源的创新理念,以及坚持以民为本、解决农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强烈担当。结合“千村美居”工作,落实农宅规划定位。对村民宅基地坐落位置进行规划定位,明确了村民今后翻建农房的四至位置和农户间的弄堂间距。通过精准编制农宅规划定位方案,优化村庄整体空间布局,提高了土地集约节约水平,为后续村内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规划依据。同时,积极探索归并移位。出台《关于千村美居实施过程中农村宅基地归并移位的指导意见(试行)》,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情况下,对具备条件的村庄推行整村翻建或局部单元连片翻建。针对犬牙交错、零星杂乱及紧小宅基地进行腾挪归并,利用原有集中居住区内闲置的建设用地、老旧工业厂房拆旧区及村庄内部空间布局优化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农宅进行移位。通过实施零星农宅归并移位,统一村庄整体风貌,提高了村庄土地利用率,化解了邻里矛盾。

二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完善农房改造政策体系。常熟以完善政策为抓手,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制定了“常熟市农房改善三年行动方案”,探索建立了“农房改善资金奖补办法”等政策体系,着力加强宅基地监督管理、化解农民建房和宅基地管理问题矛盾。昆山以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努力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体系:一是理清宅基地管理机制。制定了宅基地审批、宅地基流转、资格权管理、村级管理章程等一系列制度政策,基本完善了从取得到退出的宅基地管理制度体系。二是建立宅基地资格认定制度。构建了以户籍、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为依据综合考虑的资格认定机制,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条件下,通过定销房、货币补偿等方式保障农民宅基地权益,同时探索货币租赁住房、货币补贴等方式,确保宅基地权益保障的可持续性。三是探索多种宅基地盘活利用形式。通过农房合作社组团盘活、集体企业合作盘活、土地流转整体盘活、产业带动整村盘活等多种形式,在推动宅基地资源的盘活利用的同时,推动了村庄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休闲产业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一定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流动趋势等特征,针对不同功能和建设类型的村庄、不同改善需求的农户,制定差异化的引导政策。结合村庄生态及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的整体需要,综合运用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政策,宜改建则改建、宜新建则新建、宜搬迁则搬迁,不但要让房屋变得更“漂亮”,还要让村庄变得更有“活力”。

三要以强化组织领导为保障,确保农房改造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必须强化组织协调,确保有序推进。昆山常熟两地对农房改造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推动了农房改造工作积极稳妥、提质增效。张家港要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做法,制定完善落实联席会议等相应的制度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在工作实施的初期,开展广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村庄、不同农户的农房改善需求,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真正做到“农民主体”,“有效调动农民自我更新住房、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发挥 “政府引导”作用,强化底线思维,系统谋划、正确处理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逐步建立市级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的宅基地管理机制,使得农村住房改造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抓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协调,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走深走实,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创造有利条件。


昆山、常熟两地宅基地制度改革及农房翻建实践探索的启示

市农业农村局 施金琦

此次考察调研学习,给了我以下三点启示:

一是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房翻建离不开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决心。常熟市常福街道小义村以“331”专项整治为契机,启动“233”专项行动和“千村美居”工程,党委书记殷文元带领村干部抓住机遇、因势利导、顺应民意,与村民间达成翻建共识,共同擘画归城区域规划效果图和村民房型图两张蓝图,通过村民协商自治和上级支持资金解决新宅定位、特殊户处理、资金来源等三大难题,形成了“村民掏钱建新房、政府出资美环境”的共治新格局,打造了常熟市首个“组团式翻建”示范试点。农房翻建工作是难而正确的事,村干部要提高思想认识,要有责任心、使命感、紧迫感,提振工作信心,坚持目标导向,让群众从农房翻建中看到实实在在的生活改善,切实形成农房翻建工作的内生动力。  

​二是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房翻建离不开政策的制定与坚定执行。昆山市出台了《昆山市农村宅基地管理示范章程(试行)》,指导全市涉宅村(社区)制定宅基地管理章程,建立宅基地协管员队伍,将宅基地审批、流转等纳入村集体议事范畴,集体宅基地管理职责得到充分发挥。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做好宅基地审批与农房翻建审批的有效结合。建立“四图一库一网”的农房翻建监管模式,落实联审联办工作机制,健全线上审批管理平台。常熟市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基本原则以及农村宅基地申请主体和用地标准、审批流程等,并对下一步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出了相关要求,以上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三是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房翻建离不开集中规划和合理编制。沙家浜镇沙南村裴家庄制定整组移位翻建方案,将沙南村裴家庄自然宅基中不适合原地翻建区域的农宅整体移位至村级工业厂房拆迁区域,通过存量建设用地间的置换利用,将新址工业用地调整为住宅用地,将原址调整为复垦区域,省去了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报批流程,实现了土地要素保障。因此,张家港市在借鉴学习常熟市农房翻建经验时,也要坚持农村土地编制规划和农房翻建同步推进,相互促进;同时,需将农房风貌、改善成效作为村庄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导镇、村有序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