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在线
2020年10月20日群众杂志《张家港:绘出逐梦小康“新画像”》
来源:群众杂志  发布时间:2020-10-21 15:35:57
特别提示:从最早提出“建设文明城市”概念,到如今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文明奖项“大满贯”的领先示范;从昔日苏南“边角料”的逆势突围,到如今全国百强县“前三甲”的开放再出发,张家港书写着“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不朽传奇。进入新时代,张家港担当精神文明建设“标准制定者”的追求脚步从未停歇,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奋力描绘出了“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极大丰富”为先导的高水平全面小康“新画像”。

从最早提出“建设文明城市”概念,到如今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文明奖项“大满贯”的领先示范;从昔日苏南“边角料”的逆势突围,到如今全国百强县“前三甲”的开放再出发,张家港书写着“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不朽传奇。进入新时代,张家港担当精神文明建设“标准制定者”的追求脚步从未停歇,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奋力描绘出了“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极大丰富”为先导的高水平全面小康“新画像”。

敢拼敢闯,“抢”出一座全国百强县

2020年3月23日,陶氏张家港生产基地与张家港保税区又签定3亿美元增资计划合作备忘录。作为第一批落户在张家港的世界500强企业,受优良的营商环境的吸引,陶氏公司累计投资已超过25亿美元,并成就了一段“平均每18个月新建一家工厂”的佳话。这也是张家港从“苏南边角料”到全国明星城飞跃的生动注脚。

时间的钟摆拨回到1992年。“工业经济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市建设超昆山,样样工作争第一”的口号在这座江南小城响起,石破天惊、振聋发聩;“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融入城市血脉,铸就城市之魂。

张家港保税区从制定建设规划,到完成4.1平方公里内1000多户居民动迁,只用了3个月。令人惊叹的“张家港速度”最终使国内首个内河型保税区花落港城。

正因为这股强大精神力量,拼来了全国县级市第一条高等级的张杨公路,建起了全国县级市第一条步行街,创下28个“全国第一”……

在城市东部,总规划44.2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正拔地而起,“三年成型、五年成城”。正如当年抢建张家港保税区一样,这一方热土正续写着新时代的张家港奇迹。

2个月高标准完成高铁新城国际方案征集项目,1个半月将4家单位的成果进行总结糅和,并完成最终方案成果。这场原本最少需要8个月的“绘城”之战,最终仅用3个半月便完美收官。

敢拼敢闯的张家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用火热的奋斗激情助燃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扛起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胜利收官的双重使命,全面展现“强富美高”新港城的现实模样。

强村富民,标高小康生活富裕指数

50年前,永联村“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是当时苏州最小、最穷的落后村。改革开放后,永联人自筹资金30万元,创办永联轧钢厂(现“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从此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一跃成为苏州“第一经济强村”。

“进了永联门,就是永联人;凡是永联人,待遇都均等。”这是永联村对全体村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打开永联人的“福利清单”,上面开列着生活补助费、助学金、农转城补助、尊老金等10多项福利保障。

2019年,永联村在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里,经济总量名列前三,全村实现销售收入750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8000多元。

在张家港,像永联村这样的经济强村不在少数。

张家港保税区(金港镇)长江村,当年用一根“导轨”支撑起苏州第一家村级上市企业,如今又借一粒“良药”,在大健康产业开疆拓土,正朝着“上市公司市值100亿元、医疗健康产业100亿元、集团公司资产100亿元”的奋斗目标冲刺。

靠工业富起来的长江村没有忘本。2012年,长江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培育种植郁金香、香樟树等经济苗木,每亩地作价1350元作为保底收入,盈利后再二次分红,使家门口的花园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9年张家港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85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8万元。老百姓的“钱袋子”更充实,小康生活更有保障。

百姓富,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今年,永联村针对设立多年的“文明家庭奖”推出全新考评奖励办法,激发群众比学赶超,让“文明分”催生“文明风”。让人们不仅享受到富足的物质生活,更构筑起文明和谐的精神家园。

绿色先导,“画”出一道最美江湾

走在张家港湾,滨江步道宽阔整洁,江堤蜿蜒曲折。放眼堤外的江面,随处可见长江里繁忙的轮船;望向堤内的大地,满眼绿草如盖,防护林苍翠挺拔……虽然如今整个工程还在收尾阶段,但这里每天傍晚都已人气爆棚。

张家港共有80.4公里长江岸线,占江苏全省长江岸线总长的18.6%。而张家港湾正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道湾,因此被誉为“江海交汇第一湾”。

曾经的“散乱污”围江让张家港湾不堪重负。“临江不见江,近水难近水”成为张家港人的心结。

如何让张家港湾更好地发挥出生态资源效应,造福百姓,被提上了张家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当时,张家港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建设临江工业园区,这样短期内产出快、效益高;另一个则是进行生态修复,不但要对临江工业企业和码头“动手术”,还涉及大量临江养殖户的迁出和违章搭建的拆除,难度不小。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9年下半年,张家港市针对张家港湾片区的环境提升工程启动,将占张家港湾四分之三的生产岸线全面调整为生态岸线。数十家码头和低效企业一家家谈,161户养殖场挨个清。

今年6月,张家港湾140万平方米的滨江绿色廊道基本建成,在生态修复基础上,打造休闲民宿、传统种植等项目,融防汛通道、休闲、观光于一体,真正还江于民。这不仅是张家港自觉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守护长江母亲河的生动实践,更保持了乡村振兴、共建小康美景的绿色基因。

环境在变,江边人家的生活也在变。通过开发农家乐、采摘园、民宿区等转型就业,老百姓直接从保护生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实践提升,锚定社会文明新高度

在张家港市南丰镇建农村,每个月的15日、30日,村民都会把瓶瓶罐罐等可回收的垃圾,集中兑换酱油、醋、卫生纸等“明码标价”的生活用品。这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让村民得到实惠,村民积极性高涨。

文明实践只有做到供需对接、精准发力,才能使群众满意和认可。为念好“准”字诀,张家港开出了“三张清单”,即群众需求清单、社会资源清单和服务项目清单。村(社区)文明实践站通过干部走访、志愿者上门等渠道,广泛收集群众所需所盼,建立全面合理的需求清单;通过摸排企事业单位在便民服务、慈善关爱、创业就业等方面的资源,建立包括人才、项目、资金等在内的资源清单;在摸清需求、掌握资源的基础上,将“群众要什么”与“我们有什么”有机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服务项目清单。

而把“三张清单”黏合起来的是一朵能量满满的“云”。今年七月,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上线,成为张家港守正创新领跑文明实践、精准服务描画美好生活的最新注脚。

社会文明的出发点、落脚点是人的文明,核心是文明素质的提升。

张家港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已组建了26个志愿服务团队,拥有5000余名环保志愿者,共计开展38个环保公益项目,成为张家港环保事业的好帮手。

在拥有18万名注册志愿者的张家港,“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志愿服务不仅连缀成一道最美的风景,更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让每个市民都有积极的心理品质,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都有美满的婚姻家庭。一项名为“全民健心”的工程在张家港全面铺开。去年以来,已开展各类公益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60余场次,让2500人次受益。从健身到健心,这座全国文明城市正在“自我进化”,彰显出对人民负责的使命担当。

(作者:苏州市委宣传部调研组)

张家港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