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在线
慕嘏桥、滋生桥……以桥之名,唤醒城市记忆
来源:今日张家港  发布时间:2020-09-21 15:07:39
特别提示:古时的桥,连通了两岸,让人们能更方便地来往与交流,保留至今日的桥,除了交通用途,更被赋予了一种历史的韵味。

古时的桥,连通了两岸,让人们能更方便地来往与交流,保留至今日的桥,除了交通用途,更被赋予了一种历史的韵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在水网纵横的张家港,一座座桥已然成为城市的风景。

张家港这些姿态万千、富有历史底蕴的桥,你走过几座?

青龙桥

位于杨舍主城区,跨谷渎港,东西走向,连通美食街和杨舍西街。

青龙桥始建于宋代,最开始名为杨舍桥,元代更名为暨阳桥。明嘉靖年间,木制的桥身腐朽严重。嘉靖十四年,杨舍镇义士郭彦荣慷慨解囊,独自捐资将原木桥拆除,新建成3个拱圈的石拱桥,并命名为青龙桥

此后历经三百余年,至清乾隆元年(1736),青龙桥又破损不堪。

“片石孤悬,履其上者,时凛冰渊之俱。”乾隆二年,郭士后裔继承先祖遗风,集资重修。

清乾隆二年(1737)重建的青龙桥用上等金山石筑造。桥身长约14米,宽约4米。桥身下面仍为3个正圆形拱圈,用以支撑桥体、引潮泄水和通航船只。中间拱圈最大,内径6米左右,为主航道。两边内径各约3米。整个桥身呈梯形。桥面中央为金山石铺成的宽近2米的平台。平台东西各为16级金山石台阶。两侧桥栏石柱上各有8尊栩栩如生的石狮。大拱圈上方,并排刻有3个直径各约0.5米的圆圈,圈内刻有“青龙桥”3个阳文正楷繁体大字,笔力浑厚,距之百米处就能清晰入目。

至清嘉庆年间,桥下东边一个拱圈没入东街街底,西边一个拱圈没入堡城东门城基。从此,青龙桥便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单孔石拱桥。

青龙桥曾是江阴县通达常熟县的要冲。

桥西堍南侧,是三角街和水关街。每逢重大节日,以及每月3次猪落(苗猪集市),途经青龙桥的人群摩肩接踵。

自明代起至2005年,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河南庙庙会期间,更有“轧断青龙桥”的盛况。

1966年6月,青龙桥更名为人民桥。1967年,桥改建为长14米宽7米的混凝土单拱桥。1983年,复名青龙桥。1994年,青龙桥被拆除重建为长17米、宽16米的混凝土平板桥。谷渎港至此完成了它水上交通的使命,成了城市景观。2012年,我市实施小城河、谷渎港改造工程,青龙桥被改建为现在的样子。

古稀桥

位于青龙桥南侧,跨谷渎港,东西走向。

古稀桥原为木桥,由清嘉庆十七年(1812),杨舍义士丁国治所建。始建时取名青龙南桥,桥东堍有一爿丁家油车坊,百姓也称它丁家油车桥

清道光元年(1821),木桥损毁严重,丁国治在木桥稍南处重建一座三跨石桥,道光五年(1825)竣工。

不久,丁国治病故,其子为纪念父亲,将石桥改称为古稀桥。1962年后,石桥被拆除。


▲桥边“八不准”戒碑

2011年7月,古稀桥原址重新建桥,复名青龙南桥。重建后的青龙南桥与谷渎休闲景区浑然一体。

慕嘏桥

位于杨舍城区暨阳中路,跨谷渎港,东西走向。

嘏,有福、寿之意。后称祝寿为祝嘏。慕嘏,即仰慕福寿双全的意思。慕嘏桥原为木桥,始建年代已经无从考证。

慕嘏桥曾一度改名为工农桥,二十世纪80年代初,桥梁改建成混凝土板梁桥,复名慕嘏桥

2001年,暨阳中路拓宽改造,慕嘏桥再次改建。2013年,慕嘏桥长33米,宽28.77米,为预应力空心板梁桥。

今天的慕嘏桥,桥堍东端是沧江楼,南侧为河东路。桥堍西端南侧为河西路,北侧为绿树掩映的沙洲宾馆。

滋生桥

位于市区北部,跨东横河,南北走向,与长安路连为一体。

据《杨舍堡城志稿》记载,滋生桥原来是石头建造的,清同治八年(1869),受损的桥由当时的知县汪公坤主持重建。

后来因为要拓宽东横河,石桥改为木桥,桥两侧有木栏杆。

1959年修筑澄鹿公路时,木桥改建为混凝土拱桥。1988年,滋生桥改建为混凝土板梁桥。

2004年拓宽长安路时,再次改造成三孔预应力空心板梁桥。2013年,滋生桥全长54米,宽39.6米。是长安路重要桥梁之一。

北桥堍与东西向的城北路相交,旁边有华芳金陵国际酒店等。

松坟桥

位于市区东北部,跨东横河,南北走向南连公园路,北枕城北路。

滋生桥南堍东侧,原为谷城巷许氏的数十亩松树林地(今沙洲公园),是许氏祖茔,故称其为许宅松坟。

由于盐铁塘(今东横河)阻隔,许氏族人往来不便,于是他们募资在许宅松坟西北侧建石桥一座。取名松坟桥

后因盐铁塘(东横河)拓宽,石桥改为木桥。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桥被改建成混凝土装配桥。1982年改为混凝土桁架拱桥。

1998年拓宽为预应力空心板桥梁桥。几经改造,2013年后的松坟桥全长58米,宽18.6米。南堍为沙洲公园。

桥的历史已经鲜少被年轻人知晓,但桥的改变与发展却会随着城市变迁留在一代代人的脑海深处。

在新时代的港城,无论时间如何流逝,留下的都会是城市中一座座桥最“风华正茂”的模样。

(来源:《苏州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张家港卷))

(编辑:张云)

张家港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