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在线
在张家港“摆摊”,高手在民间!
来源:今日张家港  发布时间:2020-08-11 10:01:30
特别提示:张家港街头丰富多彩的集市,你去逛过吗?

张家港街头丰富多彩的集市,你去逛过吗?

近几个月来,在“多彩夜沙洲”的热潮下,张家港的花式摆摊层出不穷。让人啧啧称奇的同时,也不禁令人感叹:“真正的高手果然在民间啊!”

看!就是他们↓

陈燕

70后▪雕刻艺术爱好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叶雕“镂空雕”作品

落叶在人们眼中是稍纵即逝的浪漫,但若是在陈燕手中稍作加工,枯黄的叶片便能涅槃重生,呈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陈燕用到的这项“魔法”叫做叶雕,融合有版画、微雕、剪纸等形式。

2017年,从小喜欢剪纸的陈燕无意中了解到叶雕后,便日渐对此着迷。


▲叶雕“湿雕”作品

叶雕“镂空雕”的方法与剪纸相似,“湿雕”的制作则极为复杂,要经过选叶、沸煮、清洗、敲叶肉、雕刻等数十道工序。每一件湿雕作品,都需要花费陈燕半个月时间。

由于叶子本身比较脆弱,其对细心和耐心的考验非比寻常,稍有不慎,就会毁掉整幅作品。陈燕起初做叶雕的半年间,报废的树叶就有一大袋。

尽管过程费时费力,陈燕总是坚持运用独到的观察力 ,根据叶片的不同形状、脉络和残缺,巧借天然,设计图形,突出意趣。

从叶片选取的独具慧眼,到图案文字的精巧配合,从叶脉分离的利落均匀,到精雕细琢的气定神闲……与叶共舞的每一时刻,陈燕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不断突破创新。

她期待着通过自己的作品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叶雕,爱上叶雕。

梅志光

80后新市民▪“三雕”制作民间艺人▪徽派砖雕大师

同样是雕刻,梅志光喜以砖木为材,一凿一刻间,逐渐呈现出令人震撼的大千世界。

就如同这幅梅志光雕刻了一年有余的《婴戏图》,孩童们读书、嬉戏的场景灵动活泼,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精致典雅,细节之精细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在这背后,是几十年技艺的沉淀。

砖雕是古建筑中重要的雕刻艺术,出生于安徽徽州的梅志光自幼受从事木雕行业的父亲影响,15岁时便开始接触雕刻。为了让作品形神俱佳,长期的勤学苦练必不可少。多年在坚硬的砖材上执刀雕刻,让他手上的茧子结了一层又一层,受伤流血也是常事。

20余年的历练,最终造就了梅志光超强的刀法和造型驾驭能力。他说,砖雕不但需要技术,更需要匠心去沉淀。

2010年,一幅高1.2米,长14米的砖雕版《清明上河图》在梅志光三兄弟手中历时3年雕刻成功,惟妙惟肖地再现了汴京城的繁华场景,并在世博安徽馆中展出。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清明上河图》砖雕作品。

如今,砖雕不再是梅志光的主业,但他空闲时就会沉下心来精心雕琢新的作品。“面对千篇一律的机械化生产,手工雕刻的温度和韵味需要被人们珍视和留存。”

陈叁

而立之年的90后▪手工艺爱好者▪而立工作室创始人▪

水引线编成的胸针,热缩片制成的花簪,细绳编成的手链……你也许意想不到,这些“细工”显“大美”的原创手作,出自一位90后“大男孩”陈叁之手。

看着母亲刺绣长大的陈叁,比常人更早理解手工艺的内涵。他自小开始尝试各种手工创作,乐此不疲。

2019年,陈叁即将迎来30岁。三十而立,在国企拥有稳定工作的他立下了自己的志向——认真做文创,发扬手工艺。于是,而立工作室应运而生。

对于陈叁来说,手作并不是用来赚钱的生意,而是生活中的一大享受——享受独自一人创作时那安静的小小世界,享受创造“美”的过程。心中燃烧着理想的陈叁是必然不会按部就班批量生产“美”的。他追求的是每一个手工艺品都独一无二、没有缺憾。为此,一件作品的诞生可能伴随着无数次推翻重来。

“就如热缩片制成的花瓣,在热缩片短暂的遇热变形期间,就需进行塑形,精准控制弧度。一片花瓣出现偏差,就会影响整体的美,做十个花簪,满意的往往只有一个。”

如今,陈叁的工作室逐渐集聚了全国各地的90后手作人,他们共同交流合作,源源不断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手工艺作品,充实着生活的新意,彰显着年轻人的态度。

在张家港,像这样隐藏在街角巷陌坚守匠心的手艺人不在少数。他们的手工艺品是生活、是态度、是传承,让城市的精神文明得以栖息。

他们眼中有光,心中有火,把人间烟火点缀得万分迷人。他们摆的是地摊,实则“贩卖”的是理想。

下一次逛集市,记得也“逛一逛”他们的故事。

(编辑:吴思晔)

张家港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