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在线
2020年7月30日引力播《“硬核”项目加速落地 “张家港精神”引领高位再出发》
来源:引力播  发布时间:2020-07-31 16:28:54
特别提示:面对“三超一争”的时代之问,张家港保税区掀起项目潮,打通供应链,做优生态圈——

面对“三超一争”的时代之问,张家港保税区掀起项目潮,打通供应链,做优生态圈——

“张家港精神”引领高位再出发

7月15日,张家港保税区高端新材料国际招商会在上海举行,霍尼韦尔项目、PPG第四期一体化高性能涂料生产基地战略合作项目、瓦克化学张家港有机硅生产基地扩建项目等16个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规模超80亿元。

一大批高端新材料产业“头部”企业站台助力,彰显出这一老牌开发区的“硬核”实力。

1992年,张家港保税区“横空出世”,成为“张家港精神”的闪亮标签。

28年间,张家港保税区以万里长江一往无前的气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浩荡前行,以张家港近六分之一的土地,创造了27%的GDP、22%的财政收入,集聚了42%的百强企业,成为张家港当之无愧的龙头板块。

如今,面对新时代“三超一争”的时代之问,站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新起点,张家港保税区掀起项目潮,打通供应链,做优生态圈,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用火热的奋斗激情助燃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在聚焦聚力“三标杆一率先”中争先锋、拔头筹。

一个“全球领先”切准“弯道超车”新角度

6月19日,在张家港保税区2020年二季度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现场,总投资168亿元的11个项目集中开竣工,标注出张家港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

其中,总投资25亿元的灿勤科技5G基地项目十分引人注目。灿勤科技专精陶瓷介质波导滤波器、谐振器和天线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移动通信、卫星导航与定位、航空航天与防卫等领域。5G 基地项目的实施,标志着灿勤科技将成为首家实现微型5G商用介质波导滤波器产业化的民族企业,对于我国通讯技术突破国际壁垒、在5G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具有重要意义。项目达产后,可年产20000万只介质波导滤波器,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税收5亿元。

今年上半年,张家港保税区总投资超180亿元的远洋资本大数据中心、丰倍生物、挪威家居等24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超60亿元的玛顿重工、润英联、危化品道路运输综合服务中心等9个项目竣工;总投资超300亿元的有机硅一体化基地、贝内克长顺、中车氢能、润邦半导体等21个重大项目开工。这些项目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金种子”。

不仅如此,霍尼韦尔中国工程研发中心、陶氏投资中心、佐敦涂料亚太研发中心、贝内克销售研发中心、利柏特股份公司总部等一批功能性机构和企业总部的接连进驻,更让张家港保税区加速从生产型枢纽向创新型枢纽转型,进一步增强了在全球产业领域的话语权和吸引力。

张家港市委常委、张家港保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石锡贤表示,将进一步提升创新转型的经济质态,在产业布局、载体平台、服务配套等优势中谋求新突破,打造具有引领性和竞争力的全链式产业高地,形成“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硬核”项目加速落地,招商引资捷报频传。

今年5月,张家港保税区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生物医药产业招商推介,不仅促成了“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落地,更与11个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达成合作;6月,走进上海,与知名中介机构开展商务恳谈,进一步扩大“对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招商引资“朋友圈“;7月,再赴上海,举办高端新材料国际招商会,总投资80亿元的16个项目集中签约……

此外,张家港保税区还着力打造平台经济创客空间,成功引入中汇金、汇活、国本等优质企业,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流量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打造“经济高质量标杆”积蓄澎湃动力。

一条现代供应链重构产业协同“生态圈”

地处江尾海头的张家港保税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国际资本承载区、现代产业集聚地和大宗商品集散中心。

近年来,张家港保税区以张家港市入选现代供应链创新和应用国家试点城市为契机,全力打造以传统产业升级为核心的产业供应链,以港口物流优化为目标的运力供应链和以大宗贸易繁荣为导向的商品供应链,绘制出一幅具有张家港特色的现代供应链生态图,将大江大河带来的产业、资源、市场等集聚优势链入“云端”。

今年4月,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首批供应链创新与试点应用典型经验做法,并向全国推广。张家港保税区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区内企业物润船联入选其中。在试点中期评估中,张家港获评“优秀”。

登录张家港保税区智慧供应链云平台,行业指数、产品展示、大数据中心、企业征信、人才智库等功能模块一目了然。平台通过链接相关政务、商务数据,对接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将物流、信息流、单证流、商流和资金流五流合一,为大宗商品交易找回“迷失的信用”。

该平台还整合连接了苏交网、易棉购、聚棉网、物润船联等一批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从前端推广、展示,到后端物流、融资等一体化建设布局,打造张家港的大宗交易“超市”。

张家港保税区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精耕细作,不仅让企业的供应不掉“链”,更让“供应”的每个“链接”互联互通,极大增强了整个产业链抵抗风险的能力。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供应链和供应链企业造成巨大冲击,然而张家港保税区的一大批产业互联网企业却频频上演“逆袭”。

作为专业的大宗棉花线上交易平台,“易棉购”二季度累计实现销量13万吨,成交额达16亿元,还顺利完成了A轮融资;物润船联一季度业务增长30%;主营大宗商品线上交割的“苏交网”,4月份交割服务量已恢复至去年最高峰……

“正如SARS疫情促使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物,从而使消费互联网站上经济和社会的舞台中央,新冠疫情倒逼产业界反思供应链模式,更多企业将接纳、选择‘无接触式’的高效、短链、低成本产业互联网模式。”张家港保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季冬说。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目前,张家港保税区已联合上海大学、江苏银行等多方共建张家港保税区数字供应链创新实验室,进行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二期开发建设,通过打通银行在线放款系统、产业互联网平台系统、智慧云仓储系统,解决区内大宗商品交易中的结算融资、仓储产业低效利用和信息孤岛等问题,打造多维度的数字供应链产业生态体系,让现代供应链为产业链全效赋能。

一个新“摩尔定律”展现营商环境“最舒心”

3月23日,世界500强企业陶氏公司与张家港保税区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计划在未来5年增资3亿美元,通过实施扩产项目深化与张家港市的长期合作,大幅提升陶氏公司有机硅中间体和产品的产能。这既是双方深化合作友谊的生动诠释,更体现了陶氏公司对张家港保税区投资环境的充分认可和信赖。

在计算机领域有个被称为第一定律的摩尔定律,指的是集成电路板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对于1998年就与张家港保税区结缘的陶氏公司来说,在过去的20多年中也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摩尔定律”,那就是“平均每18个月新建一家工厂”。

“当初我们来张家港保税区考察,看中的是这里便利的交通网络,但最终打动我们的,还是这里优良的营商环境,所以我们才会不断地在张家港投资扩建新项目。”陶氏公司全球政府事务和公共政策副总裁柯乐文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每当陶氏张家港基地遇到困难,张家港保税区便会立即成立专项工作组,第一时间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这里给陶氏公司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作为第一批进驻张家港保税区的世界500强企业,如今陶氏公司张家港基地的总投资已超过25亿美元,建成了醇醚、电子材料、催化剂、有机硅等一批全球领先水平的生产线,不仅是张家港保税区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更成为陶氏在中国最大的制造基地。

一段政企携手、互信共赢的发展传奇,成为张家港保税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张家港保税区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原则全力护航企业发展,建立项目推进服务专班制,对重大项目从项目审批到建设再到投产、运行,实行专班负责“一条龙”全过程服务。为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建立领导重大项目挂钩联系制度,推行“走千企访百厂”活动,定期或不定期走访企业,一方面向企业宣传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及时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协商解决问题。

“对于企业的需求,我们坚持只要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客观条件具备,就一定满足,确保企业有宽松良好舒适的发展环境。”石锡贤说。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张家港保税区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积极抢抓机遇对接自贸区建设,已成功复制推广92项自贸区政策;深化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加快推进赋权事项承接,目前已承接251项;积极推进“一件事”套餐服务,实施规划用地合并办理,以提前介入、全程辅导、专人帮扶等务实举措服务重点项目落地;建立行政审批与监管信息双向推送机制,在实现“3550”的基础上,整体实现“2330”常态化运作,努力把改革红利转化为营商红利。

(苏报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杨溢 苏报通讯员:潘建伟)

张家港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