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在线
脱贫攻坚看沿河系列报道之四——消费扶贫助力“沿货”出山
来源:今日张家港  发布时间:2020-07-07 07:32:09
特别提示:青山秀水孕佳品,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大山里,绿色果蔬、中药材、茶叶等生态产品不可胜数。但由于交通闭塞等原因,这些产品很难打开市场知名度,销售范围受限严重。自2017年张家港与沿河结对帮扶以来,两地积极拓宽消费扶贫渠道,全力打造农特产品品牌,打通打宽了一条条“沿货”的出山通道。

青山秀水孕佳品,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大山里,绿色果蔬、中药材、茶叶等生态产品不可胜数。但由于交通闭塞等原因,这些产品很难打开市场知名度,销售范围受限严重。自2017年张家港与沿河结对帮扶以来,两地积极拓宽消费扶贫渠道,全力打造农特产品品牌,打通打宽了一条条“沿货”的出山通道。

空心李找到好销路 大山里长出“摇钱树”

“这两天又有10多个客户打电话过来询问李子有没有成熟,上市了要第一时间通知他们,现如今,李子销售起来方便多了。”迈入7月,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南庄村又到了丰收的时节。

6月20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南庄村看到,一片怪石嶙峋的山坡上,一棵棵枝叶繁茂的李子树上挂着乒乓球大小的果子,果皮已绿中微微透点黄,即将成熟。当下,不少张家港的食客都不约而同地预定起李子来。“去年我们家获评了‘李子王’称号,今年的销路不成问题,张家港有不少客户都想向我订。”沙子街道南庄村村民何亚萍高兴地向记者说道。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是空心李的原产地,最早可追溯到1858年。2006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沙子空心李”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0多年来,沙子街道的空心李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到4.5万亩,成了当地村民实实在在的“致富果”。2014年,何亚萍跟随丈夫回乡创业,夫妻俩一人做起了门窗生意,一人便在家种起了李子树。一开始,她家的李子只能卖到沿河县城,一年收入几万元。随着张沿消费扶贫的深入推进,两地联合打造“幸福李”品牌,每年,张家港都会举办“沿货”推介会,并通过电商网络让张家港及周边城市居民近距离了解“空心李”,让沿河的李子种植户在销路和收入上都有了很大变化。2019年,沙子街道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万元,4个贫困村成功脱贫摘帽。“我家种了近4亩地的李子树,现在一年的产值在15万元左右。我儿子上高中的学费、家里的开销都是靠种植李子挣的。”何亚萍自豪地说道。

“我们南庄村一共有李子基地400余亩,亩产将近3000斤。2019年,通过网络销售、快递发货,张家港帮我们销售了4万多斤李子,现在李子带来的收入年年变高,村民的口袋富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南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李永红表示

乌江携手长江 “沿货”全面出山

2018年以来,逐步走出大山的不仅有脆甜的空心李,还有生态茶叶、珍珠花生、牛羊肉干等沿河农特产品,依托张沿两地“五位一体”结对帮扶机制,政府、社会、市场三端共同发力,张家港帮扶沿河累计采购、销售农特产品2318万元,两地供销合作总社、商超等平台均达成了销售协议,每年输送农产品红薯50吨,黄花1万公斤,竹笋1万公斤,豆腐干2.5万公斤,红薯粉2.5万公斤……2019年,通过张家港这一媒介,沿河销往苏州、上海等东部城市的茶叶、空心李、牛羊肉干等农特产品达到了729万余元,带动了千余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张沿两地继续打好消费扶贫牌,扩大沿河农特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供需有效对接。“沿河县作为全国52个未摘帽贫困县之一,张家港市把人、财、物都聚焦到沿河,今年除了张家港市的2000多万元帮扶资金外,苏州还有大约2.3亿元帮扶资金,支持帮扶我们发展食用菌产业。近年来,我们沿河县农特产品的品牌不断打响,影响力已从张家港向长三角其他城市辐射,真真切切通过绿水青山带动我们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宋选文表示

(融媒记者:钱萍 陈型 吴克 施嘉熠)

张家港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