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在线
2020年6月26日新华网-江苏《你是谁?为了谁?——张家港市善港村帮扶沿河自治县高峰村精准脱贫实践(下)》
来源:新华网-江苏  发布时间:2020-06-29 15:12:42
特别提示:高峰村,贵州1721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地处武陵山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位于深度贫困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距离省城贵阳350公里。

高峰村,贵州1721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地处武陵山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位于深度贫困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距离省城贵阳350公里。

在高峰村,驻扎着两队穿迷彩服的人。

他们抛家舍业,与高峰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送资金、送技术,连设备、苗木、种子、汽车、化肥都往这里带。

他们住得最久的,两年多没回过家;住得短的也有一个多月。

你是谁?为了谁? 他们是一群等待花开的人

“一树花开”,是善港村主办的《高峰村扶贫简报》名称。简报虽小,志愿不小。

“高峰的日落总比张家港晚两小时,转眼间,在高峰村已有月余,高峰缺什么,我们就使出浑身解数补什么。善港的青年人昂立在高峰上,等待一树花开。”善港队队员赵婷婷在简报中写到。

从2018年3月驻村开始,简报已出了20期。每期都由队员自己策划、撰稿、排版,双面彩色印刷。

为了加强党建引领,善港队、高峰队与铜仁市生态移民局开展支部联建,把党建带到田间地头,让党旗飘扬在产业链上。高峰村党员发展到19人,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6人。目前,高峰村已成为铜仁市级党建示范点。

最近,善港村的3名队员,特别有成就感。他们在高峰村建起了5座垃圾房,材料和人工,都直接从善港带来。“和善港一模一样。即使是深度贫困村,宣传垃圾分类,也同样必不可少。”善港村党委副书记严剑峰说。

乡村治理,卫生整治是一方面,环境美化也必不可少。善港村特地运来2800盆花卉,升级高峰村村容村貌,留住两队队员的“乡愁”。

“还没等花开,辣椒就被淹了。”高峰村指挥长张鲁黔焦急地说,今年雨水太多,100亩辣椒,有30亩被水淹。他和副支书罗文武披着雨衣,在七里槽辣椒园抢险救灾,尽量把损失降到最小。

在高峰村指挥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忙碌和紧张。15名队员吃住在这里,墙上的考勤表见证着他们的5+2、白加黑。

“我已经1个多月没回家了。”家住沿河的高峰村副指挥长黄娟琴笑着说,虽然回家只要40分钟,但是事情太多,无法抽身啊!

上个月,1.6万只“小鸟”从善港运来,一只都没死,这事把两队队员乐坏了。他们把鹌鹑称作“小鸟”,善港队队长朱洪伟说:“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感觉回家的路越来越近。”作为队长,他已经2年多没回家了。

抓住最后的“窗口期”,尽可能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两队队员每天脑子里都绷紧了弦,丝毫不敢松懈。高峰队,抓紧时间查缺补漏,跟踪边缘户;善港队,也在为产业操碎了心,果蔬管控、养殖场装修、农产品销售、培养致富带头人,没有哪一项能懈怠。

于是,这群等待花开的人,在高峰村有了共同标志:皮肤黑,迷彩服,每天3万步。“舍小家,顾大家,不回家,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他们是一群干实事的人

坚持东西部“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两队协作发展的重要法宝。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大家都信心十足,都想做一点自己的贡献。”“高峰村虽已脱贫,但是我们做得还很不够。”“人生路上有这样的机遇是非常幸运的,尤其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冲锋在前。”“虽然每天工作特别繁忙,生活上也比较艰苦,但是没有队员叫苦叫累。”……

翻开善港队队员的驻村日志,帮扶激情跃然纸上。“像这样的驻村日志,队员们记了200本,另外还写民情日记。”善港队队员施祎伟说。

走进善港队驻地,一栋两层居民楼。上下铺、白色床单、绿色军用被、白色水盆和水杯,码放整齐,上面还印有编号。三个大圆桌,既是饭桌,又是办公桌。储藏室的墙上贴着“值日表”。

今天我值日,负责洗碗、打扫卫生、倒垃圾。”善港队张灿光说。他是农技人员,安徽人,同济大学研究生毕业。像他这样的“抢手货”,心甘情愿在高峰村住了两年多。“兴趣使然。高峰村的土壤,被我们送到南京化验过,适合种什么,我们心里有数。”

在厨房掌勺的是善港村党委副书记严剑峰,57岁,一米八八的大个,满头大汗。“到这里两个月,瘦了15斤,打电话回家,我老婆一听高兴坏了。”除了厨艺精湛,他平时还义务给大家理发、做针线活。

“严书记家里最近添孙子了,但是有纪律还不能回去。”队员侯俊杰在一旁补充,我儿子今年高考,他想考完后来高峰村看我,挺好的,家里都很支持我们工作。

“这栋是男生寝室,对面那栋女生住。”顺着高峰队队员手指的方向,看到两栋画有彩绘的房子。“都是租的,连办公室也是租的。”所谓办公室,不过是两间毛坯房,4个铁皮柜,两台电脑和打印机。这里就是高峰村脱贫攻坚指挥部的“战斗堡垒”。

“走的时候,孩子才读三年级,现在都读初中了。”高峰村指挥长张鲁黔一脸内疚地说。他从铜仁市生态移民局抽调到高峰村任第一书记,在这里一住就是4年多。

周末,中界镇上来了督查组,检查高峰村工作进展,集中研判、查缺补漏,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困难。特别要求队员对于政策宣传,要滚瓜烂熟,群众家喻户晓。最后一个环节是入户检查。检查的都是小事,比如院墙没有打理、水缸没有清洗、水管电线有隐患等,队员们拿着小本子认真记录。

傍晚,广场上又跳起土家族摆手舞。这群等待一树花开的队员,和村民们又围成一圈,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拜四方”,祈祷风调雨顺,笑声在林间回荡。

远处山峦叠嶂,近处灯火通明。指挥部刚刚接到新指令,几名队员还在加班,丝毫不被笑声打扰。

走近普通、平凡的他们,就像走进了一场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的生动场景中。

  他们是一群仰望星空的人

没有舞台,他们自己搭。350万元,是善港村为高峰村修建党群服务中心的费用。仅在石山上建一个露天广场,就花了100多万元。

没有设备,他们自己买。善港村驻村工作队,负责采购音响、放映机、下载伴奏等;高峰村脱贫攻坚指挥部负责牵电线、调试安装。

没有领舞,他们自己跳。高峰村副指挥长杨虹,土家族摆手舞传承人,充当领舞,当之无愧。而舞者大多数是两队队员和村里的群众。

每当夜幕降临,只要不下雨,露天广场上就有十多名身着迷彩服的队员与村民们围成一圈,用舞步点燃山村热情。

45岁的罗翠荣,是高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她白天在产业园务工,每月有2000元收入,晚上7点到9点,就去广场跳舞。最近她被选为种植桃树的致富带头人,日子越过越好,心态也越来越好。

伴随着广场上悠扬的音乐,吊脚楼、木架板壁屋、金钱杆等浓郁的土家族文化符号,见证着两队队员的“乡愁”。

广场舞只是善港村和高峰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他们还创新文化活动,成立金钱杆土家舞蹈队、留守儿童周末辅导班、露天电影等,提升村民幸福指数。最近,善港村还从南京请来一支专业墙绘团队,20幅乡村风情图画,正在爬满村民楼,一个农文旅融合的“网红村”正在显现。

高峰队15人,善港队15人。两队队员绝大部分不是高峰村人。特别是善港队,每两个月轮换一批,目前是第12批,陆续来了约200人。

“一个民族要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才有希望。”队员们坚信,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记者 谢巍娥 施平)

张家港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