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在线
寻找张家港小康记忆
来源:今日张家港  发布时间:2020-05-18 12:58:19
特别提示:从双腿丈量到日行千里,从阡陌交通到互联互通,岁月勾勒出张家港城市交通的飞速进步,也见证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程。

从双腿丈量到日行千里,从阡陌交通到互联互通,岁月勾勒出张家港城市交通的飞速进步,也见证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程。

“上学上班靠步行、自行车,出门远行要坐船。”这些记忆深深印在老一辈人的脑海中。


▲20世纪70年代,沙洲县内河航道


▲1978年,凤恬公路面貌


▲1981年,旅客们在十一圩轮渡码头乘船去南通

那时,道路狭窄,交通基本还靠走,拥有一辆自行车是不少人的梦想,骑一辆“永久”比现在开奔驰还有面子。


▲20世纪80年代,妈妈在家骑自行车(李佳珉提供)


▲1982年,杨舍镇自行车流


▲1991年,张家港市自行车行车执照

很快的,人们开始渴望更快速、更省力的出行工具。摩托车一度风靡,电动自行车“统治”了非机动车道。两轮车越来越快,越来越环保。


▲“当一回车模”(摄于1988年,陈爱生提供)


▲1995年,停放整齐的摩托车


▲电动自行车也要上牌照

随着陆地交通的便捷,公共交通上,公交车渐渐担起了大梁。


▲20世纪80年代,“方便车”一度活跃于城乡之间


▲20世纪90年代,张家港市公交车


▲2018年,新能源公交车

而要回乡探亲、出门旅行,长途汽车、绿皮车则是出行首选。“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来,腿让一让……”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吆喝声。


▲20世纪90年代初,鹿苑至无锡的汽车客票


▲“飞机、火车带我们去远方”(来自陈瑶家庭档案)

再到后来,私家车不再只是“大老板”可以享受的奢华体验,它走入寻常百姓家,从上下班代步到自驾游,以惊人的速度递增,遍布城乡。


▲“轿车进万家”


▲2010年,机动车购车发票(来自王志勇家庭档案)

如今,走在张家港的街头,宽敞、平坦的马路上各种车辆川流不息,出租车招手即停,公共自行车、网约车等新兴交通工具已融入市民生活。


▲出租车招手即停


▲街头到处可见的橙色公共自行车给出行带来巨大方便


▲2019年,共享助力车“小绿车”上线

市民出行空前便捷,立体的交通枢纽网络,更是让我们“条条道路通罗马”。成功合龙的跨江大桥,即将通车的沪通铁路,正在建设中的的城区快速路,不断刷新着这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提高着人们的幸福指数。


▲2016年,沿江高速(常合高速)公路金港大道入口面貌


▲2019年9月13日,沪通铁路跨江大桥


▲张家港人的“高铁梦”即将实现

从“出门难、行路难、坐车难”到“说走就走”“路通八方”,在日常生活的出行中,我们品出了昔日清贫生活的苦涩,也品出了今日幸福生活的甘甜。交通的巨大变迁成为张家港实现全面小康的经典注脚。

晒一晒,你的“幸福小康”征集活动仍在继续,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1、征集要求

1.应征文章:字数要求2000字左右,附3—5张相关照片,照片像素不小于1M,并提供投稿者相关联络信息。

2.应征视频: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一般为MP4、MOV、AVI或VOB、MPEG等常用视频格式,要求画面清晰、音效清楚,需标注作品标题、拍摄者及文字说明。

3.应征家庭档案实物:如不同阶段的全家福照片、反映社会变迁的各类老照片、老物件,家庭记账本、日记本、工作手册、各类证件、票据等,原件应保存完好,提供的实物图片内容真实、图像清晰,并提供年代、背景和内容以及实物拥有者的简要情况。

2、投稿方式

投稿发送至电子邮箱zjgdazbk@126.com,邮件标题请注明“我家的小康记忆”投稿及作品类别。

3、联系方式

张家港市档案馆征集编研科,0512-55396962。

4、活动奖励

我们将从征集作品中评选出优秀作品,颁发证书和纪念品,同时选取部分作品在“文明张家港”微信公众号上展示,并编印成册。

一起来参与吧!!

张家港新闻 更多>>